蜜蜂职场文库 > 求职面试 > 面试技巧 >

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时间: 小龙 面试技巧

  对于公务员的求职者而言,面试准备很重要,那么在广西,有哪些面试真题呢?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希望可以帮到你。

  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一)

  1.有车族、大学教授、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和有的公务员纷纷自称为“弱势群体”。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参考解析】

  (背景陈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收入低、工作条件差、文化程度低的群体,如农村贫困人口、下岗职工等特定人群,一般称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而目前却出现了一些有车族、大学教授、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和有的公务员,这些收入高、工作环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也自称为“弱势群体”。

  (判断表态)这种精英群体自认为边缘化、弱势化的现象产生引起社会很大反响,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高度警惕的。如果不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不想办法解决精英群体的弱势感受问题,势必影响社会各群体的幸福感,影响社会的和谐度,还可能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分层论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这些传统概念中的精英群体“白领”、“金领”,其往日的高收入产生的优越感在面对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激烈竞争的冲击下,逐渐消失,并引发相对弱势心理的产生。

  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影响。评价标准功利化、单一化,权力和金钱的多寡常被当作成功的唯一标准,这让不少知识分子不受尊重,感到落寞,“弱势心理”油然而生。

  其三,被人称为“红领”的公务员,对于激烈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普遍存在“弱势感”。而权力附加价值过高,导致公务员内部分化,两级差距大,造成处于弱势的普通公务员群体收入较低,面对高的生活成本,部分公务员也产生“弱势感”。

  其四,部分媒体的扩大化的报道,将这种相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进行了放大,加剧了这类心理的蔓延。而真正的弱势群体的境况却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利于真正“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

  针对上述分析,我认为,要防止这种“弱势心理”的继续蔓延和进一步扩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环节中都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减少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强民众的幸福安全感。从经济层面上消除各群体的“弱势感”。

  第二,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压力和竞争。而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在制定考核制度时,追求政府、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各个群体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社会各界尤其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媒介,要合理利用自身的权力、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担当起社会责任,多关注一些真正的弱势群体,以促进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共促各个群体的和谐发展。

  (总结提升)相信,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各个群体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也会积极地从自身做起,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一名领导在公开场合表示,近期本地方的到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增多,已达到*名,于是提出要求,如果再有人非正常上访,第一次教育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请问你对该领导的做法怎么看?假如你是公务员该如何对待?

  【参考答案】

  第一问:

  (背景陈述)“民者,国之本也,民忧,国之忧也!”上访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判断表态)材料中领导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为了减少群众非正常上访,维护社会安稳。但其视群众到京非正常上访为洪水猛兽,提出了一罚、二拘、三劳教的处理方式来解决,我认为是欠妥当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可能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害政府形象,激化社会矛盾,有很大的危害性。因而,对于群众的到京非正常上访,我们应该找出深层次的根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层论证)其一,如果非正常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不符合相关规定,确实存在无理取闹的行为,并且构成了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可以采取材料中领导的做法,依法追究,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二,如果非正常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符合相关规定,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仅仅是由于反映问题的方式过于激烈,如果采取材料中领导“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激化矛盾。

  其三,解决群众非正常上访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应深刻反思,找出根本原因,才能有助于上访问题的根本解决。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公职人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群众通过正常渠道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上访者中有些人法律素养不高,缺乏对法律的全面了解,不能正确地理解法律的意义和程序,重权利、轻义务,社会行为失范;三是信访工作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够健全,在监督、排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总结提升)为解决非正常人员上访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不断畅通拓宽信访渠道,开阔思路,创新方法,让群众反应的问题能够方便快捷就地妥善解决。如开通电话专线,打造为民服务的“连心线”。

  第二,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进行法律、信访、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让群众认识到有问题要通过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进行解决。

  第三,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加强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如通过“首问责任制”不断提高信访办的接访质量,通过排查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的苗头性问题,提早介入、主动协调,把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 第四,加强信访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让大家认识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认真工作、高效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一名公务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力争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将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通过政府和群众的不断努力,信访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问:

  作为一名公务员,对待群众上访问题,我会从以下几点进行对待:

  第一,我会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切实站在群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我会与上访群众进行交谈,详细询问,并且做好记录。以便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以及后期向领导进行汇报。

  第三,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会根据具体情况一一解决:

  如果上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合法、合理,我会当场进行回复,向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如果上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合理但不合法,或者现有的相关规定无法及时解决,我会详细向上访群众进行解释,并告诉他们,我会尽快向上级领导汇报,尽快为他们解决问题;

  如果上访群众提出的问题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属于闹访、缠访,我也会耐心地处理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信经过解释和告知,群众会配合我的工作的。 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事关民忧、民权、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上访工作做好,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国家邦基才能永固。

  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二)

  1.公务员与人们群众的关系是鱼水情,现在有人把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认识为油水情,你认为是否正确?你是公务员怎么做?

  【参考解析】

  (背景陈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艰苦奋斗共创和谐社会的日子里,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历史和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这种“鱼水情”,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努力,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判断表态)但现在有人把公务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认识为“油水情”,是对我国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关系的错误定位,是对公务员职责的错误认知,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 (分层论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有少数公职人员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以及行为作风上确实出现了堕落、腐败的现象。出现了群众观念淡薄,脱离群众,远离基层,对社情民意毫不关心,对上卑躬屈膝、对下张扬跋扈,对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久拖不决的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的建立,影响了公务员与人民群众“鱼水情”的关系,不利于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党政廉洁建设,提升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政治觉悟。公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情真意切为民服务、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执法为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要完善公务员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健全相关制度法规,使公务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再者,要加强监督,建立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元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对公务员监管的主体作用,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健全矛盾排查工作制度,建立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

  (总结提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脱离群众,将影响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举一动心系百姓冷暖,才能维护与百姓的鱼水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力量,共同实现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现在网络上经常会有网友爆料,一些媒体未经核实就对事件进行报道,导致读者难以分辨真假,你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背景陈述)

  近年来,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媒体数量的增加,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人们的新闻视野。同时,部分媒体对取材自互联网的信息不核实、不求证便草率报道,以致登载虚假新闻或媒体报道中出现重大差错的情况时有发生。

  2.(判断表态)

  在网络时代,媒体的信息通过网络放大,任何一条错误信息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严厉查处虚假新闻,严格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确保新闻宣传导向正确。

  3.(分层论证)

  虚假新闻报道给业界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具体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第一,虚假新闻报道首先危害的是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影响了媒体新闻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一基本职能的履行。

  第二,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虚假新闻不断,不仅对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并且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虚假新闻在破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同时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三,虚假新闻会误导舆论,扰乱社会秩序。新闻媒体是各类公共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播者,是公众赖以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对新闻媒体,尤其是知名的、影响力大的媒体,公众一般都会抱有基本的信任。当虚假新闻出现在媒体上时,公众往往会信以为真,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虚假新闻不仅欺骗公众感情,直至可能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

  客观来说,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源鱼龙混杂,网络谣言数量众多,确实增加了媒体核实信息和鉴别真伪的难度,但是虚假新闻的出现,根本原因还是媒体自身的疏漏。 第一,部分新闻工作者责任意识缺失,业务素质欠缺。

  记者是防范虚假新闻的第一道屏障。作风飘浮,导致对事实把握不准。知识更新滞后,导致缺乏鉴别虚假新闻的能力。追逐名利,导致对虚假新闻不设防。

  第二,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对虚假新闻报道的危害有清醒足够的认识.坚持把真实性原则放在新闻工作的首位,自觉维护新闻媒体的正义形象,发挥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守望者和舆论引导者的重大作用.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遏制新闻造假之风。

  第三,媒体内部管理不完善,对虚假新闻缺乏有效制约。媒体内部疏于管理防范,对于新闻事实把关程序不严,审核流于形式。

  4.(对策提升)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为媒体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治理力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新闻媒体必须认清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真实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自察自律。媒体要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对待虚假新闻的问题,把教育编辑记者自觉抵制虚假新闻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点。

  第一,新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新闻真实观,加强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修养。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从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立场出发,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修养,提高坚持真实性原则的自觉性。

  第二,新闻媒体要加强内部管理。自身要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筑牢固坚实的“防假堤坝”。从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入手,查找隐患和漏洞,防范和制止虚假新闻、不实报道。

  第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新闻监管工作的新路子,对虚假新闻、对虚假新闻记者严肃查处。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及时揭露虚假新闻的骗局,营造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三)

  1.国家选派一批优秀公务员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各部门挂职,请对这件事情发表看法。 31.首善陈光标说死后把财产都捐出去,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到外省市挂职锻炼,对机关干部来说实属稀松平常,其实,近年来,出国培训、国外挂职已非新鲜事物。四川省就曾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签订培训协议,并派干部到当地州政府部门进行“挂职”学习,重庆九龙坡区也曾派出两位“80后”女公务员赴韩国仁川政府部门挂职半年,各地政府派公务员到国外挂职锻炼,几乎蔚为风潮。

  到国外政府部门挂职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开阔眼界,熟悉国际规则,学习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对于培养全球化环境下的公务员队伍助益良多。国外挂职之后,可广收博纳,取长补短,进而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毫无疑问,派公务员挂职有利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国外挂职的本意可谓用心良苦,但同时也不容否认,国外挂职尚有很多制度漏洞急需弥补。

  第一是法律上的问题。从法治理念而言,普通公民“法无禁止即自由”,但公务员代表政府履行法定职责,则是“法无授权则禁止”,所作所为须有法律授权或准许,否则就是违法。而我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挂职锻炼的规定是“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里的“其他地区”显然不包括国外。由此看来,派公务员到国外挂职锻炼于法无据。

  第二是舆情压力。众所周知,目前的官员干部出国考察培训已经污名化,所谓“考察”、“培训”,多是“公款旅游”的“马甲”,此前沸沸扬扬的“温州出国考察团”一事就将其中的黑幕展露无遗。随后,很多地方政府对官员出国考察培训项目严加规管。在出国项目难获民众信任的情况下,花费巨资派公务员到国外挂职,依然难脱“公款出国”的嫌疑。“提升党政人才素质”固然重要,但是起码一点,“提升”的方式必须经得起制度和人心的检验。 第三是经费和人员的问题,即钱咋花、派谁去的问题。从经费上来说,在国外生活成本比较高,用在干部国外挂职上的资金肯定不在少数,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的是整个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具体到干部国外挂职用多少,具体到每个干部每年花多少钱,都花在什么地方,鉴于国内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水平,监管控制恐怕难尽如人意,此间的合理利用资金问题,仍需制度性求解。从人员上来说,国外挂职本为培养干部,且僧多粥少,那么,究竟谁去国外挂职就至关重要。既为培养干部着想,就需秉持公正原则,选拔“真材实料”,不能让裙带关系、“官二代”等杂音扰乱了培养干部的主旋律,也不能让其落入按资排辈、关照性福利的窠臼。因此,一个严格、公正的选派制度自然不可或缺。

  诚然,国际化交流乃大势所趋,干部出国培训、国外挂职也是题中之义。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干部国外挂职需要一揽子制度约束来“保驾护航”,否则,国外挂职难免又会沦为“公款消费”式的“官员福利”,成为“公款出国旅游”的新“马甲”。这就需要我们从法律上、宣传上、资金管理和人员选派上都有相关的明确制度,另外,国外挂职的目的和方式也要和国内有所区别。可以这样说,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和资金支持,派相关专家交流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毕竟,国外的学习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有外语等方面的限制。再者,专家学习、吸收也会较公务员更快,而且,可以避免出现公款旅游、公款消费等方面的弊端。

  2.谈谈你对公共场所禁烟令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中国政府自2003年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为实现公共场所禁烟的目标,我国一些省市陆续采取了相应举措,政府和民众正在付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截止到目前,尽管政府在控烟和禁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控烟形势依然严峻。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控烟之路困难重重,禁烟成效却微乎其微。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评估报告中称,烟草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目前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少年儿童有1.8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由吸烟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吸烟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增幅持续扩大。烟草将使全社会面临沉重的疾病负担,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禁烟之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敬烟是一种社会习俗。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一直存在着“互敬香烟”的习惯,而公共场所是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从社会习俗的角度讲,公共场所要彻底禁烟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二,在我国,公共场所禁烟一直都只是行政法规,并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及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因而造成执法无依据、监管难度大。

  第三,公共场所禁烟所在单位或部门缺乏自律,几无监管。特别是一些餐饮业,对于禁烟,更是困难重重。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在餐厅内实行禁烟,无疑是营业额的“一剂毒药”。从这个角度而言,从主动性上,禁烟的激励不够。

  第四,执法主体不明确,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及监督检查机构,很难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及个人作出相关惩罚。至今为止,禁烟的执法主体是谁的问题还不明确。即使民众有举报意识,也不知道该向谁举报。造成“禁烟”成为一句空口号。

  第五,禁烟规定的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禁烟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禁烟法规了解不够,对违反禁烟法规的单位或个人的态度比较宽容。某些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毫无顾忌地吸烟,而非吸烟者缺乏劝阻吸烟的意识,没有形成控烟的社会环境压力。

  因此,公共场所禁烟,政府方面应提高对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视。

  一是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补充规定,提高“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可操作性、强化监督力度、加强宣传、培养公民的投诉意识。

  二是广泛开展禁烟宣传。对个人行为应以“教育、劝导”为主,对有关责任单位要制定目标责任。

  三是政府率先垂范。各级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起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上行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相信,在政府及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场所禁烟将不再成为一句空话,我国也将逐步达到公共场所禁烟的国际标准,从而进一步减少国内吸烟总人数的目标,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清新的家园。

  
看了“广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5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