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文秘工作 > 工作报告 >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小龙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步展的步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精选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前行,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年全市生产总值16538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7亿元,年均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6亿元,五年累计超过5万亿元,年均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经济结构显著优化

始终不渝地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经济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一区二十一园”格局基本形成。推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天河一号、曙光星云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建成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一批创新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总量达到7.2万家,培育小巨人企业3400家,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2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超大型航天器、大众变速箱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竣工投产,装备制造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建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万企转型升级行动成效明显,1.2万家企业成功转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建成高标准设施农业60万亩,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投入运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五大院、民园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设施建成运营,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50%,“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三)改革活力显著增强

毫不动摇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运行,175项制度创新全面展开,努力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新模式,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简政放权步伐明显加快,实施了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等“十个一”改革,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495项减少到282项。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基金等形成特色优势,建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村镇银行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调整重组十大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一批优势企业,清理退出一批低效企业,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46.7%。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财税、土地、科技、环保、社会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实际利用外资850亿美元、吸引内资1.55万亿元,在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2家,国内500强企业216家。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合作。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交通、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对口支援工作富有成效。

(四)区县经济显著壮大

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中心城区、郊区县整体提升,优势互补、多极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建立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架构,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东疆保税港区航运服务功能加快提升,中心商务区“双创特区”建设进展顺利,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进一步壮大。郊区县31个示范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培育了一批强区强街强镇,西青、武清经济总量跨越千亿,静海、宁河撤县设区。持续推进“三区”联动发展,规划建设54个示范小城镇,不断深化“三改一化”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金融,70万农民喜迁新居,更多农民成为“四金”农民,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海河沿线综合开发改造成效明显,绿荫里、天拖、棉三等重点区块开发进展顺利,建成了一批总部经济聚集区、特色经济街区和创意产业园区,全市亿元楼宇达到170座。

(五)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载体功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深入开展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绿化美化行动,强化“五控”治理,关停第一热电厂、陈塘庄热电厂,改燃并网供热锅炉147座,淘汰黄标车29万辆,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年下降24.4%、PM2.5浓度下降27.1%。综合治理河道1100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5座,中心城区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开展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庄461个、美丽社区480个。完成造林155万亩,建成了一批郊野公园,林木绿化率提高到23.7%。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两港四路”大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天津港航道达到30万吨级,内陆无水港达到25个,港口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异地候机厅达到20座,旅客吞吐量14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万吨。京沪、津秦、津保等5条高速铁路和津宁、滨保等7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地铁2、3、9号线开通运营。南水北调工程实现通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改造道路150条,整修建筑4100栋,新建提升绿化1亿平方米,集中开展桥下空间、机动三轮车、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六)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持之以恒地保障改善民生,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新增就业240万人。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月人均1520元提高到2525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920元提高到185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大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基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保障性住房50.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家庭5万户。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楼区综合提升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340万居民受益。更新环保公交车辆7200部,增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500个。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建提升幼儿园1300所,完成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培育特色高中学校50所,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投入使用。完成胸科医院、天津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新建改扩建工程,建成了一批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项目,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1岁。建成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创作出《辛亥革命》《寻路》《五大道》等文艺精品。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等重要赛事,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要求,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0%。运用“制度加科技”办法管权管人管钱,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施联网实时审计,建立行政效能明查暗访机制、廉政勤政谈话提醒机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99件,提请市人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4件。连续开展“上水平”活动,精心组织结对帮扶困难村、联系社区工作。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经历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津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天津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强市之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将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遵循客观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做好实体经济的“加法”,节能减排的“减法”,转型升级的“乘法”和整治各种隐患的“除法”,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动力之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横下一条心,着力在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动能转换上下真功见实效,坚决向创新要发展、要动力、要效益。必须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活力之源,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先行先试,敢破善立,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天津的发展放在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敞开津门、海纳百川,面向全球组织资源要素为我所用。必须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之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为民办实事,惠民重实效,努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必须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行政之要,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统一,以严和实的作风推进工作,以系统的思维和统筹的办法解决问题,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敢闯敢试的劲头还不足,对新常态的适应、对新形势的认识、对发展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创新能力亟待提升,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短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全社会创新活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质量、行政效率不高,不严不实的问题仍然存在,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深感痛心和内疚。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方面给予鼎力相助,救援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没有发生次生事故,没有发生新的人员伤亡,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没有发生社会不稳定问题。这起事故反映出我市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深刻汲取教训,痛定思痛,举一反三,以坚决的态度严守安全红线,以铁的纪律落实安全责任,以啃硬骨头的精神解决问题,全力推进安全天津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运行安全。

二、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还在深度调整,实现复苏的整体动力仍然不足,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天津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大战略机遇叠加,发展潜力巨大。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天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发展信心,强化使命担当,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务实的工作举措,苦干实干,开拓进取,打好决胜之战,谱写天津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断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建设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经济发达之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程度达到新水平,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

——建设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之都。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人才大量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之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空气质量、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林木绿化率大幅提升。

——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崇德尊法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建设共有共享、安全安定的和谐幸福之都。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生产生活安全有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上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央对天津发展的战略要求,承载着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展现了天津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天津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对外影响力将再上一个大台阶,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安定、更加繁荣!

三、全面推进“十三五”战略任务

完成“十三五”奋斗目标,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创新发展,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天津发展靠创新,创新关键靠人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完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各分园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建成全国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领先的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创新机构。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着力推进能力、规模、服务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小巨人企业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成众创空间200个,深入推进“双创特区”建设。

加快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对接《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壮大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5个超5千亿元产业。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推进质量强市。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和制造方式转型,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深入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建设一批运营平台、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机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大物流体系,打造一批大宗商品交易所、交割库和海外仓等物流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做大天津旅游品牌,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提升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壮大现代种业和生物农业,着力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区。

加快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入实施“千企万人”等人才支持计划,先行先试重大人才政策,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加大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营造唯才是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浓厚氛围。

(二)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可持续性,是天津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内在要求。坚持京津冀协同、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升整体效能,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拓宽合作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与河北合作,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带。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深化港口、机场合作,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推进交通智能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一体化。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环保执法一体化。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积极吸纳北京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实现产业互补、功能错位、合作共赢。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盘活城乡闲置资源,综合施策提高使用效益,让老资源焕发新活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建设一批别致多样、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继续推进“三区联动”,深化“三改一化”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推进蓟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加大困难村帮扶力度,实施“一村一策”精准帮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新建和提升一批农村公路、给排水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村文化站、卫生院、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到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滨海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做优做强先进制造、国际航运、国际贸易、金融创新等功能,加快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宜居新城区,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郊区县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县开发区二次开发,做优做强示范工业园区,加大企业、土地、厂房等资源整合力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全面推进海河沿线、解放南路、西站、天拖、梅江及津滨快速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促进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内涵发展,全市亿元楼宇超过400座。

(三)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也是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构建绿色格局,发展绿色产业,筑牢绿色屏障,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深入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化“五控”治理,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实现无燃煤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公共充电设施,综合防治工业污染,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到年,PM2.5浓度比年下降25%。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实施工业、农业、生活及近岸海域水污染源治理,综合整治河道,新建扩建一批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加强引滦、南水北调等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持续建设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大规模植树绿化,打造“两环三沿”生态绿廊,继续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完成造林170万亩。建成动物园、植物园和侯台、梅江等一批城市公园。严守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七里海等湿地修复保护,开展海域海岸带、北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经过努力,使我市生态质量有明显提升,形成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科学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依法加强规划管控,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城乡互动的现代化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建成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快提升港口能级,推进大港港区深水航道、东疆二岛、南疆港区原油码头等工程,完善集疏运体系,形成“北集南散”港口功能布局,集装箱吞吐量1700万标准箱。增强空港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区,旅客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推动高铁、市郊铁路、城市轨道融合互通,建成京滨、京唐城际、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等高速铁路,完成地铁4、5、6、10号线和滨石等高速公路工程,加快推进市郊铁路与地铁7、8、11号线建设。加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使每一个社区、每一条道路都干干净净、整洁美观。

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推动高能耗行业和园区节能改造,加强区域能源合作,提高天然气和外购电使用比例,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能,完成入津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天津示范基地。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地下水综合治理,实施雨水、再生水、淡化水有效利用,着力建设“海绵城市”。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打造子牙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推进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推进开放发展,着力构建改革开放新优势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建设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大力推进行政高效化,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高效透明低成本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放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市场准入,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境外投资限制,完善外商投资监管体系。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完善国际贸易服务功能,创新口岸监管服务模式,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入推进金融国际化,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实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试点,率先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政策环境,为全国提供示范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精选篇2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2008年1月就职,五年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了“十二五”规划,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时期。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跨过1万美元大关,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优化最显著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1.9∶49.7∶38.4调整为年的9.1∶56.5∶34.4,工业比重由43.3%提高到49.8%,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0%提高到50%左右,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由50.2%上升到57.7%,城镇人口稳定成为居民主体;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使要素流入区地位不断巩固。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5.4个和2.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公路、铁路、电网建设投资4166.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42公里、铁路里程3780公里和5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

——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年的23150元,年均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7611.3元,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从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转变为逐步与经济同步增长。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76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4%。

——社会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五年累计教育投入1605亿元,年均增长21%,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医疗卫生事业累计投入386?2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0元提高到25元,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了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城乡全覆盖。

五年来,本届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区为己任,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启动了总投资1.8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了促进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等针对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农牧业连年丰收。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00亿斤,达到505.7亿斤,较2007年增产143.5亿斤;牲畜头数连续八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毛绒、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确立。工业增加值达到7966.6亿元,年均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一半。工业企业利润由642亿元增加到1754.2亿元,年均增长22.3%。原煤产量10.6亿吨,电力总装机7800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收入由469亿元增加到1060亿元,年均增长17.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3612亿元和11284.2亿元,年均增长22.4%和24.5%,贷款不良率由10.7%下降到1.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对地方税收和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9.8%和70%。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形成520万吨甲醇、106万吨煤制烯烃、140万吨煤制油、366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670万千瓦,发电量28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云计算、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启动实施“双百亿”工程,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7户、超百亿元园区19个,总数分别达到46户和38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04万人,新增建成区面积558.3平方公里,扩大了36.6%。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快构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迈出新步伐。东部盟市及其他基础薄弱地区发展明显加快,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北京市对口帮扶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实施了10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集中攻克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大的关键技术,拥有30多项世界首台套技术、工艺和设备,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2户发展到158户。狠抓节能减排,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年来,公路建设投资2027亿元,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6.3万公里;铁路建设投资1497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40公里,成为全国首个超万公里的省区;电网建设投资642.8亿元,全区外送电能力达到2600万千瓦,增长24.8%。建成二连浩特、阿尔山和巴彦淖尔机场,全区机场总数达到14个,民航机场集团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油气主干管道3850公里。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阶段性禁牧和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623.2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43.1%,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和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21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20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47万亩。全面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资源勘探力度,煤炭、有色和黑色金属等资源探明储量大幅增长,其中煤炭探明储量由6538.1亿吨增加到8080.7亿吨。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058.6亿元,年均增长57.3%。较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提高了个体私营企业营业税起征点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120多万纳税人直接受益,年人均收入增加近7000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万个,覆盖6344个嘎查村,农牧民普遍受益。

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共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1亿元、惠农惠牧资金1676亿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98万农村牧区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惠及230多万低收入群众。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2.8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8.5万人,51.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了就业去向,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动态归零”的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和孤残儿童供养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582亿元,年均增长43%,建设保障性住房130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1.7万户,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五年减少贫困人口10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6%。从年起,将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自治区本级扶贫投入由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增长4倍多。

(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成5个国家级、3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电影、出版、发行、广电网络和报业五大集团,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实施了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率先在全国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累计投入236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实现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3700元,比国家标准高1700元,化解高校债务41亿元。启动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蒙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启动和建设了国际蒙医医院等11项自治区本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总投入超过50亿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开展了公立医院和旗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落实了基本药物制度。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方志、气象、地震、人防等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重组蒙能公司,组建了内蒙古东部电网公司和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稀土专营、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实行居民生活阶梯式电价和水价制度,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完善了煤炭资源配置政策,探索建立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了征地占用草牧场补偿机制。深入推进财税金融领域改革。以共享税实行差别化分享比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自治区与盟市财政体制。成功组建了内蒙古银行,农村信用社资产效益大幅增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城乡统筹的土地产权制度得到巩固。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27亿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任务基本完成,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深化区域和部区合作,与16个省区市、30多个国家部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40多家中央大企业,与香港建立了经贸合作周的引资平台,累计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5.8亿美元。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从77.5亿美元增加到112.6亿美元。设立境外企业144家,4个口岸实现对外开放,满洲里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重视基层基础建设,投入13.9亿元为苏木乡镇干部建设集体宿舍和食堂,大幅提高了嘎查村、社区经费和干部、工作人员报酬。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积极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与健康。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全区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坚持严打整治斗争,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发展。严格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共提请自治区人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4件,制定出台自治区政府规章38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自治区权限内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减少1/3以上。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基本公用经费预算连续几年保持零增长,“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五年来,自治区成功举办了世界草原与草地大会、国际那达慕大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和党的各项保障任务,成功处置了奶粉事件和由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争取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刚刚过去的年,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民生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局面。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7%,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在区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也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始终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在全球化视野和全国大局中谋划发展,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工作的各方面,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努力做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把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统筹经济社会、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通过扎实工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群众;必须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提高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破坏,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初级产品比重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新兴产业发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地区发展差距还比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三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高等级出区公路、快速铁路专线、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仍然滞后,货物外运、电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强。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比较薄弱。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建设和管理还需加强。五是生态保护建设任务艰巨。生态恶化趋势虽然趋缓,但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部分产业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较高,环境保护压力还很大。六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和消极腐败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区的影响,全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扎实工作,不断把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根据党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强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为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这一要求,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力争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再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始终保持投资的足够强度和适度规模;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能力,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完善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城镇、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集聚,有序推进农牧民转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非公有制经济摆到重要位置,积极扶持引导,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文化对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建设我国重要的碳汇基地,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节能减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长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强化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和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各位代表,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我们坚信,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内蒙古一定会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力扩大投资规模。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加强银企对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银行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规模。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大范围地吸引国内外投资。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争取新开工项目总规模达到1.7万亿元左右。突出抓好已列入国家规划的煤炭深加工、包钢550万吨稀土钢、大唐5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重点工业项目,争取完成工业投资7600亿元。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贯通30条出区通道,新增高速公路975公里、一级公路900公里。重点推进呼准鄂快速铁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呼张高速客运铁路等19个项目,铁路建设里程达到5600公里。突出抓好小型支线、通勤通用机场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扎兰屯、乌兰察布支线机场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通用机场,改扩建通辽和赤峰机场。加快推进“引绰济辽”、黄河防洪工程二期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开工文得根水库、扎罗木得水库和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等重点工程。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激活农村牧区消费市场,扩大城市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家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让群众安心、放心消费。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路子,突出抓好新型煤化工示范、稀土钢生产、铝后加工、工程塑料的延伸加工,推进优势产业向长链条、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大力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延伸云计算产业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双百亿”工程,加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地方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争取与国家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质检中心。继续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组织实施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积极支持各类高新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示范项目建设、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训,重点推动30—50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业,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推进物流枢纽、基地和园区建设,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金融业,支持地方法人机构增资扩股和跨区域经营,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呼包鄂都市旅游圈、海额满阿休闲生态旅游圈等8个重点旅游区域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旅游。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会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推进“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增粮工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其中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面积200万亩,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亿斤左右。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做大做强畜牧业。坚持走建设型畜牧业发展路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草原,加快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充分利用秸秆等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确保牲畜头数继续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坚持产业化带动,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规模化经营,继续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推广专业大户、家庭牧场、联户牧场等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奶牛、生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坚持品牌化引领,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生态产品。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强畜禽饲料添加剂管理。

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和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基层推广体系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业、林业保险工作,加强农牧业生产政策性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质检体系和农户科学储粮等基础设施,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农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农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把扶贫攻坚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全面启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以产业、项目和教育扶贫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发挥好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修编、全面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城镇合理布局,优化形态设计。组织实施呼包鄂城市群、乌海及周边地区城镇规划和锡林郭勒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研究制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培育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镇发展内涵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平等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科学制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拓展就业空间的能力。打造一批市政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的重点县城,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抓好建制镇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推进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加强供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承载产业和服务生活的能力。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加快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积极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建设,推动呼包鄂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内城市、园区和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互通,引导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产业互补联动,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支持东部经济区加快发展。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做好重点产业基金筹建工作,加强重大项目和相关政策的争取,推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对基础薄弱地区支持力度。深化北京市对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的对口支援,继续做好鄂尔多斯市对口帮扶兴安盟工作。扶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五)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强化职业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大企业更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就业容量,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认真做好转移进城农牧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解决好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增加农牧民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做好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扶贫工作的衔接配套工作。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因灾因病致贫家庭、贫困大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护理和生活困难补贴发放工作。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积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5万套,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完善分配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至少达到12万套。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推进教育重大改革和重点发展项目。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补助范围实现全覆盖。加快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及重点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继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牧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推进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启动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大厦、康复疗养中心等自治区本级重点卫生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六)繁荣发展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步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草原(农家)书屋建设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好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及方志、文史等各项工作。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50条意见。加快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重点建设50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集中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支持文化产业专项投入将增长1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的转企改制,推动盟市、旗县区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三局合一”。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对保留事业体制的文艺院团、公益性出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选择部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塑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

(七)着力构筑“两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案及配套措施,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重点区域和主要流域污染排放,加强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脱硫脱硝改造,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加快培育低碳经济体系,建设森林草原碳汇基地,培育碳汇交易市场,推动开展碳汇交易,把我区丰富的碳汇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做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认真解决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大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及煤田火区、沉陷区治理力度,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草原、林地、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沙漠沙地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万亩、草原治理面积20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万亩。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严格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加强城镇、农村牧区、林区、矿区和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节水措施,调整用水结构,推进水权转换。严格执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有序开发未利用土地。严格煤炭等矿产资源配置行为,整顿和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和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重要行业和特色产业循环经济链条,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全力推动清洁发展。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资源型城市改革。争取将我区整体列为国家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试点,积极推进鄂尔多斯市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推动设立呼伦贝尔市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协调国家批复我区电力市场建设方案,推进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积极落实国家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继续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组建内蒙古资源控股集团、能源集团和交通投资公司。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抓好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继续减少收费项目。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体制性障碍,在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区实际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清理歧视性规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依法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年活动,实施千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搞配套协作,以项目、品牌、产权等多种形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稳步推进与周边省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横向联合,落实与东北三省、京津冀晋、陕甘宁等省区市签署的合作协议。积极参加全国性投资促进活动,充分利用京蒙区域合作平台,发挥各类商会的联络协调作用,加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发达地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园区共建。深化与香港、澳门经贸合作。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80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区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形成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和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认真实施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规划,推进满洲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争取将二连浩特列入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深化与俄蒙在矿产、文化、卫生、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与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国家的合作。

(九)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积极促进蒙古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活动。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妥善处理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做决策、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支持驻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矿业生产、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构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一是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依法完善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二是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加强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有关规定,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文风会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弄虚作假和做表面文章。四是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到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展望未来,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p副标题e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精选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新成效的一年。 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一)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去年,我区经济发展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财政增收放缓等严峻挑战,进一步强化政策调控和投资支撑,全力稳定经济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68万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9.5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万亿元,增长18.4%。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554.6亿斤,增产48.9亿斤,增长9.7%,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一;牲畜存栏连续9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羊肉、乳、绒毛产量继续全国领先。全力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发挥我区电力优势和电价杠杆作用,出台电力综合扶持政策,增加工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261户规模以上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增加税收95亿元。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完善资源配置、推动资源资本化运作、减少涉企收费项目等政策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增速回升、企业利润降幅收窄、煤电油运先行指标稳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大力发展服务业。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旅游、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区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超过新增存款4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坚持稳增长与促转型相结合,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11个重点专项规划,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五大基地建设。一批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或开工建设,新增电力装机500万千瓦,外送电量1400亿千瓦时,新开工煤制气120亿立方米。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5.6亿元,增长14.5%。现代装备制造、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建成云计算服务器16.5万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70条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3%,个体工商户突破100万户。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制定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80个旗县(市)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新增城镇人口28.7万人,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8.7%。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建了一批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实施了一系列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呼和浩特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创新基地提档升级,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26.8亿元,专利授权量增长24.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79家和86家。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建立重大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列入全区重大项目实施计划的623个项目完成投资4647.2亿元。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天合创360万吨甲醇等13个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核准,200亿立方米煤制气、伊泰200万吨煤制油等14个重点项目拿到路条,投资总规模2700亿元。加大资源勘查力度,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450亿吨。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56亿元,30条出区高等级公路全部打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08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5578公里,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1021个。铁路建设完成投资270亿元,新建铁路700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全国首位。机场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增长60%,阿拉善通勤机场通航,内蒙古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全区机场总数达到18个。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海勃湾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农村牧区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实施重点生态项目,完成林业建设面积1205万亩,其中六大重点区域植树造林196万亩。

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严格实行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草原建设总规模5307.3万亩,草原平均植被盖度44.1%,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650万亩。认真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严格土地、水及矿产资源管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3项,清理规范各类收费项目116项。加快国有资本重组与调整,组建自治区地质矿业、能源建设、交通投资三大集团,研究出台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启动邮电通信及铁路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加大资源税改革力度。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开展“扩权强县”和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试点,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成功举办蒙粤科技合作活动周、蒙港澳经贸合作周和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4400亿元,增长25%。加快推进向北开放战略,制定促进外经贸和口岸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120亿美元,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12%。

(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措施,全力保障民生投入。全区财政民生支出234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7元,增长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96元,增长12.9%,均高于经济增速。全面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加强就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7.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4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9.3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的较低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标准均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补助标准位居全国前列,贫困大学生、受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从压缩下来的“三公经费”中安排18亿元,为295万低收入农牧户每户发放1吨取暖煤。实施民生水利工程,解决了农村牧区1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落实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编制完成23个行业、38个贫困旗县扶贫开发规划,扶贫投入超过100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961个,40.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7.8%下降到14.9%,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扎实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步伐,全面启动包头北梁等棚户区集中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7.8万套,开工率101.6%;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2.75万户,超出国家下达任务3.65万户。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经费和重点教育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全部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等工作进展顺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成功举办第十届草原文化节,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推动智慧城市和社区建设,专项扶持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手机的蒙文短信发送和蒙文信息使用。实施农村牧区“六个全覆盖”工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气象、人防、地震和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扎实推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行动,解决了一批重点信访问题,全区信访总量下降25.5%。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创建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开展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坚持标本兼治、立行立改,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行政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大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深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全面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严禁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下降34%,自治区政府会议和发文数量分别减少14%和17%。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会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强化民生领域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内蒙古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市场需求不足、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一些优势产业利润空间收窄,财政增收难度增大。二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初级产品比重偏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严重。能源通道建设相对滞后,货物外运、电力输出能力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强。四是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五是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在恶化,沙化沙害、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水、大气、重金属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六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理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能发挥还不到位,“四风”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稳中有忧、稳中有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又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会议、九届十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稳定经济增长,以建设“五大基地”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为重点保障改善民生,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2.2%。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这一时期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扩大就业、增加财力、改善民生、稳定社会预期提供保障;又要把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区间,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因此,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中央作出了改革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推动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的新一轮发展。如果说新世纪的头十年内蒙古抓住了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的重大机遇,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腾飞。那么,现在就要把握好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机遇,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通过改革创新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中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统筹做好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公共安全等各项民生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编织好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安全网”,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全区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突出抓好投资。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突破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民生建设抓投资,加强交通运输体系、能源外送通道、水利枢纽工程和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五大基地”重点规划项目,有效增加农牧业、基本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坚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融资规模。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推进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探索建立发展基金、发行债券、股权出让等融资方式,推进战略创新产业基金运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项目,抓好面向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的清洁能源输出通道及配套电源项目建设,争取电力、油气外送通道项目尽快获批。加快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进旗县通一级公路和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新开工京新高速临河至蒙甘界、荣乌高速棋盘井至乌海、丹锡高速经棚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一级公路改造等项目,公路建设规模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90公里,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700个。加快呼张客专、呼准鄂快速铁路等项目建设,新开工蒙西至华中、额济纳至哈密、白城至阿尔山扩能改造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推进通辽、赤峰至京沈客专连接线前期工作,新开工铁路里程1800公里、新增运营里程1100公里。加快呼和浩特机场迁建工作,建成霍林郭勒、乌兰察布机场,完成包头、乌兰浩特、赤峰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国家级通勤通用航空试点工作,争取建成一批通用机场。推动文得根、“引绰济辽”、黄河防洪二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乌梁素海和呼伦湖水环境治理,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着力扩大消费和外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落实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和信用消费政策,培育信息、文化旅游、养老健康、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拓展消费空间。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流通主体,壮大流通产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改造农家店。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落实稳控物价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拓展外需,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境外投资,提高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重点抓好境外资源开发、农牧业合作等项目。

(二)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五大基地”建设,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抓住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化解产能过剩的机遇,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新开工煤制油450万吨、煤制烯烃220万吨、煤制气20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600万千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整合重组,稳定煤炭产量,加快提升煤焦化、氯碱化工、氟化工等产业层次,提高精细化学品比重,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煤电冶、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延伸加工率达到30%以上,加快发展陶瓷、光伏玻璃等精深加工建材产品。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发展云计算应用服务和硬件设备制造,抓好奇瑞汽车、北方奔驰重型卡车等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做大总量和规模,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集中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构建30—50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深入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一批集交易、展示、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以呼和浩特等中心城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城市为重点,积极发展“陆港经济”。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加快组建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游,加快发展边境旅游,探索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加强国内旅游区域协作。

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认真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国家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搞好配套协作。通过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措施,解除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充分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关键,加强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理论与技术突破。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主的激励创新政策,形成各类创新要素充分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三农三牧”工作,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1亿亩和8000万亩以上。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玉米、小麦、马铃薯、苜蓿等制种、育种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全面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以上,稳步提高粮食单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种植业发展。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万亩。扎实推进“粮安工程”,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保障粮食顺利收购。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乳业、肉牛、肉羊产业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深入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进牲畜良种化,加快发展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重点围绕乳、肉、绒、粮豆、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联合重组加快培育一批生产加工型、流通贸易型、配套服务型龙头企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通过几年努力,打造5个全国知名肉羊品牌,建设5家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生产联合体,培育5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领军企业。

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集体所有,依法保护农牧民对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完善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完成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健全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网络,鼓励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力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把生产环境安全关,推进专业化、标准化、无公害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控制农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加强对农牧业环境、投入品等质量安全检查,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农畜产品地理标志评定,提升我区农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切实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坚持把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牧区,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公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牧区沼气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沼气1.5万户,解决8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集体和民间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争取国家在我区进行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网运分开新模式,完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竞价上网。完善蒙西地区电力市场多边交易机制,启动蒙东地区大用户直供电,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构建跨区域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融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分类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政府举债权限和规模,逐步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国家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完善居民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推进跨行政区域取水指标交易,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标准。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快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实施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方案,探索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尽快启动满洲里、二连浩特申报申建自由贸易区(园)工作。完善与俄蒙在加工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机制,简化过境签证手续。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经济协作,推进与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横向联合,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创新京蒙区域合作机制,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推动我区经济深度融入全国发展大局。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扎实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数量,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服务、劳务输出一体化运行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统筹做好农牧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开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最低工资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依法保障农牧民对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的权利,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农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增加农牧民政策性收入。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发展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加快推进包头北梁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4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确保完成13万户以上。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逐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工作,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全区无障碍接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和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提高孤儿、“三无”人员和“三民”供养标准。

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深入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移民工程,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实行精准扶贫,全面启动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力争贫困人口减少40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以上、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切实解决好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实施全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难问题。加快建设适应我区经济转型和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对农村牧区困难家庭、城市低保家庭考入大学本科、大专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困难补助,决不让贫困家庭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组织实施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加快自治区本级10个重点卫生项目建设,确保内蒙古医院门诊楼等3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深化旗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队伍建设,强化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加快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蒙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办好全区第十三届运动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老年服务产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发展,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示范基地。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划定生态红线,强化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加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探索建立生态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提供公共生态产品补偿机制,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继续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核权重。

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二期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加大重点区域绿化力度,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加快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扩大国家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组织实施退牧还草、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草原建设总规模保持在4000万亩以上。完善草原补助奖励政策,继续实施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强草原执法监督检查。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强化安全、环保、能耗、土地等约束,严禁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快培育低碳经济体系,推动碳汇交易。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绿色建筑,在政府投资建设领域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化工废渣等工业废物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节约保护,严禁使用地下水发展高耗水产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及煤田火区、沉陷区治理,强化沙漠沙地、水土流失及环境综合治理。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开发利用与农牧民利益衔接机制,推进和谐矿区、绿色矿区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治理各种污染,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加强重点流域、行业水污染防治和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流域、区域环境安全。

(七)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积极引导和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调推进。研究制定户籍、土地、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配套政策,加快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并实现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坚持多中心带动、多节点支撑,构建以大带小、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落实国家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推进呼包鄂城市群建设,促进功能互补、产业互济,实现并联式、组团式发展,打造引领全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首府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盟市所在地中心城区为重点,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合理划定开发边界,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县城扩容提质为重点,抓好城关镇和重点镇建设,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宜业宜居的特色城镇体系。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切实解决城镇建设过度举债问题。加快智慧城市和社区建设,增强城镇发展内涵和综合服务功能。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认真落实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抓好“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选择不同类型旗县进行事权下放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改革,实行“财政体制核定到旗县、转移支付测算并下达到旗县、国库资金调度到旗县、财政预决算直通到旗县、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到旗县”的财政管理方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统领城镇、产业等各级各类规划,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发展,科学配置水资源,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指标。提升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水平,着力抓好蒙西22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产业互补联动,促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东部盟市发展,落实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加强13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主导产业与生态保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同发展,培育自主发展能力。继续做好对发展基础薄弱地区的帮扶工作,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八)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三个倡导”深入人心,凝聚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进一步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做好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和管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项目,继续做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考核体系,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加强文化产品创作,打造一批富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做好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工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实施自治区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园和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民族演艺、影视、动漫等产业,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动形成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民间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激发文化发展创新活力。深入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和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进一步理顺文化主管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理顺自治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加快推动自治区新闻出版等五大文化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宣传和大力推介内蒙古民族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九)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努力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引导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彻底分开。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促进社会组织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社会组织等级评估,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扩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领域。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认真开展“大接访”行动,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制度,完善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围绕食品药品、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灾害防御和救助能力。推进法治内蒙古建设,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实施“平安内蒙古创建工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抵御和防范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依法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支持驻区军队和武警部队建设,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抓好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屏障。

(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作为重大任务,与政府其他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落实,确保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性推进简政放权,大幅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凡列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重点规划的项目,除必须经国家审批的,一律实行备案制。盟市、旗县也要做好取消下放和承接工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编制目录并向社会公开,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切实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严格执行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今年一半以上盟市、旗县的“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区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全面推行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提高基层政务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征求群众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认真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深入开展“大落实”行动,加强对重大决策、专项规划、重点项目的督查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全面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和超标超编公务用车。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行政问责力度,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推进腐败易发多发领域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年我们将迎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按照民生优先、务实节俭、量力而行的原则,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改革开放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提前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让各族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迎难而上,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p副标题e

7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