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工作报告 >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小龙 工作报告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3篇)

龙岗区是深圳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转型、四条底线、五大体系、六区一城”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转变作风,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量增质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98.6亿元,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8.7%,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增长21.1%,增量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1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72.2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8%。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3368.6亿元,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3%,提高34.3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7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4.6%。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7%、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32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920件,位居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38.4%,位居全市第一。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5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华为成为唯一入选“年全球创新机构百强”的大陆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引进超亿元项目118宗,投资总额278.3亿元,33宗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或投产。华为国际会展中心、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金信诺总部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

(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创新驱动成为全区发展共识和经济转型的最重要牵引力。国际大学园建设成效初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开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落户龙岗,与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名校的合作有序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等优质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断汇集。深圳市欧美同学会落户龙岗,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举办第三届人才活动节、硅谷经验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优才中国行”等招才引智活动。智慧城市与智能制造研讨会在龙岗召开,200余名“__”专家齐聚一堂,20多名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区政府顾问已达18人。新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其中“__”专家6名、深圳“孔雀计划”人才12名、市级以上创新科研团队3个。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探索政企合作,在斯坦福大学举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建立“硅谷—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搭建龙岗与硅谷项目、技术、人才、资本、资讯互通平台。举办深圳首届创新生态圈大会、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200多家创新企业、1500多名创新人才参会。其中,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吸引了“春晖杯”全美赛区41强参会,是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留学创业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实现硅谷与龙岗实时互联,特斯拉、Google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做主旨发言。天安云谷构建“极创空间”,打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孵化器;中海信科技园获批深圳首个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启动微游汇等10个“创客空间”。

(三)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初步形成了东有宝龙新能源基地、南有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西有华为科技城、西北有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北有国际低碳城、中心有大运新城和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发展格局。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立招商引资产业空间资源库、项目库、存量企业信息库和工业园区信息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90.1亿元,增长20%。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各类金融要素不断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9%。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横岗眼镜挂牌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获批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市第一个未来产业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动工,成功引进光启等项目。优质产业空间不断增加。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18家,五年累计淘汰6712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通过旧工业区改造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演绎了龙岗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大运软件小镇、樟树布电机厂等“腾笼换鸟”,实现成功转型。出台《龙岗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引导企业自建、“工改工”项目配建产业用房。18个创新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增创新型产业用房40万平方米。14个“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全区累计建成高端载体710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领导挂点企业新增1500余家。推动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业IPO上市或并购上市。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设立5家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四)城区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产城融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高标准推动《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制订《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加速。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198个,其中在建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大运新城按照街坊式整体开发模式,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及产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北理莫斯科大学完成选址,吉大昆士兰大学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落户,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南方研究院正式挂牌;荣获中美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案例,成为全国低碳城镇建设试点和节能减排示范区。华为科技城全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天安云谷一期、信义旧工业区改造一期等项目顺利封顶,星河雅宝“深圳(龙岗)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挂牌,冲之大道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成功引进招商银行总行后台基地,山厦、大新南安置区完成用地规划许可审批,良安田安置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地铁10号线动工;坂澜大道、五和大道龙岗段等10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外环高速、坂银通道等11条干道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8条;优化公交线路28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2%。改造社区给水管网90公里,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建变电站4座;建设中压燃气管道47.6公里,覆盖率达71.4%。编制《龙岗区智慧城区规划纲要(-年)》,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无线城市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光纤入户数64.1万户,建成4G基站4349个。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启动“美丽家园”行动,新建、改造社区公园24个,开工建设综合性公园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南约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龙岗河生态修复列为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成功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16个,累计达60个。整治废气污染重点企业268家,淘汰公务黄标车547辆,PM2.5平均值下降1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在布吉街道开展“治乱、治脏、治堵”试点工作,大芬油画村、深圳东站等区域综合环境明显提升。

(五)民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事业倾斜,全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九大重点民生领域支出103.1亿元,同比增长23.5%。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新建、改建中小学6所,深圳中学龙岗小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等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学位增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高考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重点本科和省专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国家验收。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万人、大专招生4200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与南方医院共建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名中医馆、国医大师工作室在中医院挂牌,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共建深港澳分院。全区开放床位达5392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建成并试运行,疾控中心实验楼顺利建成,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区耳鼻咽喉科医院获批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手外科医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双前臂及十指全部离断的再植手术;中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建立全程诊疗一次付费机制;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城市健康核心指标全市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门诊、出院、社康三项次均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三馆一城”开工建设;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全区分会场增至11个,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开展“大芬十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龙岗年鉴》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评比一等奖。举办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第2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及三大音乐节等高端赛事、文化活动40多场,开展区运动会、戏剧节等文体活动,吸引130多万人次参与。新建、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110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扶持287名户籍居民自主创业,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5%,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09套,竣工3050套,2个在建项目荣获省双优工地奖,宝荷欣苑等5个安置小区产权登记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级基金会“南坑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救济低保对象261户、640人,发放救济金317.8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203个,投入1.2亿元。

(六)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向好

坚守底线,源头治理,社会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维稳形势平稳可控。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7%,“两抢”、“两盗”、“八类暴力”警情分别下降35.5%、19.6%、28.8%;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荣获“全国一级经侦大队”称号,城中村“科技围合”模式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劳资纠纷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9.6%。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及消防隐患专项整治等行动,整治火灾隐患11499处、地面坍塌隐患85处、危险边坡77处,隐患排查治理绩效考核连续4个季度全市第一,火灾事故连续两年“零死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查控违建力度不断增强。拆除违建面积24.2万平方米;国土资源部卫片违法建设用地图斑数、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5.6%、62.8%。开展历史遗留违建综合整治试点,完成补申报历史遗留违法建筑58栋,1126栋进入初审阶段。

(七)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围绕“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5+16+N”全方位多层次深化改革的蓬勃局面。法治化改革率先突破。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清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权责运行体系,梳理权责事项12934项;在全国率先实行定额化裁量标准,1987项行政处罚事项实现“零裁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区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土地整备与房屋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统筹管理,完成土地整备408万平方米。横岗街道在全国率先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有效终止各类纠纷269宗,经验在全省推广。龙岗获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市场化改革扎实有效。加速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确定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的社会组织98家,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布吉文体中心建设BTO模式走出新路,“民建公有、民营公助”政府资助学校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试点,设立社区发展基金,预计社区人均集体收入分配增长10%左右。各领域专项改革亮点纷呈。推进聘员综合管理改革,按照“减员、整合、增薪、提效”的思路,探索“以事定费”用人模式,成为全市聘员管理改革试点。建立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机制,举办6场民生实事公开遴选会和3场群众评议会,引导公众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遴选办理。南湾街道统筹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管理“龙城模式”在全市推广。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推出41项立行立改措施和44项长期整改措施;出台规范性文件33项、修订12项、废止28项,文山会海等四风问题整治成效明显。红花岭环境污染等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依法行政得到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建议83件、政协提案111件;3项人大重点建议、1项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接受票决,评价结果均为满意。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强化行政执法和效能监察,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始终对腐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追究失职渎职行为。全面开展人、财、物“三清”专项行动,摸清家底,统一纳入监管体系;强化财力资源统筹管理,政府采购节约资金9100多万元,“三公”经费总体下降42.9%。

去年,我区统计、后勤、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国防、双拥、档案、保密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国安、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和考验,我们积极争取高端资源的注入,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着眼长远,前瞻谋划,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及坪山、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驻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的目标相比,与全区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龙岗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还不够快,引进的创新要素落地力度还不够,区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产业西强东弱,城市西弱东强,产城融合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不够,特别是高水平医疗、高质量教育、高效率交通等配套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群众更高的需求。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到位,制约龙岗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凸显,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六是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社会矛盾呈多发高发态势,新常态下的法治、自治、共治体系还不健全,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执行力建设、廉政建设还有待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努力解决。

二、年工作任务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今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工作落实年”,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和创新引领新常态,坚定不移地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主导战略,增强战略定力,切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破题,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市委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和市政府打造深圳质量、制定深圳标准的要求,围绕区委“123456”战略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目标,谋划好“十三五”发展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知识为本、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

抢抓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出台《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年)》,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着力构建龙岗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打造深圳辐射粤东、粤北的东部创新中心。

加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等落地建设,跟踪推进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加快落户;在华为科技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宝龙新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布局若干与周边产业相关的特色学院。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市中物工程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项目落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充分发挥华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优化华为周边创新生态环境,以硅谷为标杆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园,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出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建设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探索政策性股权投资方式,健全股权、债权、产权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投基金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研发资助、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多层次的协同创新。突出校企联盟,引导院校科研团队与相关产业链的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使院校科研活动融入本地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合作联盟,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鼓励企业、行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硅谷—龙岗直通车”等平台作用,促进国内外创新技术、人才、资讯、资本的高效互通。发挥龙岗作为深莞惠经济圈几何中心的地利优势,探索加强与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等区域的协同创新,当好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向东发展的桥头堡。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培育扶持政策,着力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等方面出台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推广龙岗天安数码打造创业大道的经验,全面提升创新产业园区的创业环境。完善政企联合机制,举办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国际创客周等活动,吸引各类创新团队和人才到龙岗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业、重视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质量引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稳定健康增长

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突出质量、标准、品牌共建,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法”,打造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竞争力更强的龙岗经济升级版,打造深圳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腹地。

注重增量高端化。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重大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依托国际低碳城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引进和培育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产业体系;准确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消费新热点;以“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为主轴,重点打造龙岗中心城市级商业区及布吉、南湾、龙岗、横岗等区级商业中心。

加速存量优质化。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存量产业的价值含量和知识含量。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横岗眼镜时尚创意E城建设,全面提升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质量效益。以坂李大道开通和地铁10号线建设为契机,依托平湖及李朗片区重大物流产业项目,着力发展高端物流和跨境电商服务产业。加快社区经济转型,鼓励社区以土地、物业、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工业园区化、社区特色化发展。

推动产业载体规模化。分片区、分阶段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通过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一批适应不同产业需求的专业园区,布局一批低成本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加快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吸纳优秀园区加入创新产业园区计划,提升创新型产业园区总体质量。成立专项基金,推动创新型产业用房回购试点建设运营;加快创投大厦、龙岗智慧家园等建设,全区新增创新产业用房80万平方米。

促进企业服务高效化。提升园区专业运营团队的服务能力,健全“市、区、街、园”四级联动的企业服务体系。明确企业问题反馈和解决的“标准动作”,打造“标准化”企业服务流程。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推动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力争园区挂牌运营;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5家企业在新三板IPO上市或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放“企业服务卡”,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强服务队伍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园区周边道路、公交、文娱等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加大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三)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多元融合、复合共生的新城区

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路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山环水润、龙凤呈祥的城区形态。

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颁布《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实施《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启动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项目实施与规划衔接,将发展规划有效转化为具体项目;优化前期工作推进机制,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质量、效率。保障规划落地空间,统筹推进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推进重点区域及华为综合医院、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等重点项目土地整备,完成土地整备3平方公里;坚持连片统筹、产业为先,推进岗头工业区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新增供应用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强力推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大运新城围绕深圳国际大学园建设,继续推进“1平方公里”用地清理及出让,加快街坊式整体开发,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项目一期工程、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产学研基地、核心商务用地土地出让。国际低碳城加快推进启动区和拓展区建设,推动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筹备第三届低碳城论坛。华为科技城坚持城市更新、总部经济和市政建设并举,加快天安云谷招商工作,推动天安云谷二期开工建设,华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按期开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共建共赢”的运作模式,加快二、三期土地整备,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良安田安置区主体封顶。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强化与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功能互动,加大土地整备力度,推进启动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

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建设公交主导的交通导向型城区,优化调整公交接驳轨道站点的线网。加快地铁3号线东延段前期工作,力争地铁10号线建设全面启动。加快红棉路、坂李大道、沙荷路西段等续建进度,布坂联络道、内环北路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4座人行天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3%。提升城市基本保障能力,推进23个污水支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40公里,改造社区供水管网240公里,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一期项目,新建中压市政燃气管道12公里。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落实《龙岗区低碳发展策略研究》和近期行动计划,制定碳排放清单,推进重点低碳项目建设。制定山体公园保护规划,严格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深入实施“美丽家园”行动,新建绿道10公里,增设公共自行车服务驿站20个,新建社区公园10个,创建五星级公园1个,启动区儿童公园规划。推动深圳东部环保电厂规划建设,力争打造成依法治理、低碳环保、多方共赢的典范。完成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公园化建设。以更高标准推进河流治理,还河于民,让人民群众享受亲水乐趣。加快梧桐山河、龙西河、四联河综合整治,推进布吉河、丁山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完成南坑水库等5个水库水土综合治理。总结推广布吉街道“治脏、治乱、治堵”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区域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提高环卫保洁经费保障标准。持续推进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工程,提高生态环境文明指数。

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移动办公、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大厅等信息系统,建立集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城区运行平台,构建区域政务大数据与决策分析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惠民微信公众平台和APP平台,逐步扩大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的覆盖面,推进无线城市二期项目,无线局域网免费接入服务覆盖200个公共场所,提高4G网络覆盖率,实现智慧公共服务普惠化。出台园区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示范点。

(四)坚持发展为民,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按照“保基本、促高端”的思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开放式集聚优质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在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安排支出115.8亿元,同比增长12.3%。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与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一批高端教育人才。推进布吉实验小学等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以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为重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好3所新开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5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600个。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民办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满足高端教育需求。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质量规模双提升。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引进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团队,推进国际诊疗中心等项目,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加大对重点学科(实验室)、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通过结对共建、学科植入建设20个专科联盟。加快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区中医院增开病床150张。在全市率先建成卫生区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优化工作流程,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开展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社康中心设备标准化配置。做好急救、疾控工作,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加快发展文体旅游事业。引进NBA中国赛、高尔夫球欧巡赛等国际赛事,继续办好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三大音乐节等大型赛事和群众文体活动。争取市级文体设施落户龙岗,支持社区、园区“三小”文体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布吉文体中心,加快横岗、龙岗、坂田等街道文体中心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200个文体活动场所,新增文体设施面积1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0.89平方米。抢抓国家扶持旅游消费机遇,谋划、规划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推出绿色低碳游、民俗文化游、科技创新游、绿道骑行休闲游等特色线路,开展客家文化旅游体验季、客家风情节等活动。推进鹤湖新居、茂盛世居等客家民居分类保护、改造与利用试点,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大职业培训体系,促进300名户籍人员实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培育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布吉、横岗街道敬老院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的帮扶救助,扩大困难群众公益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继续抓好对口帮扶、双到扶贫和援疆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1200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00套。

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建设,突出科技强警,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强化消防安全、“三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深入开展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加强地面坍塌、危险边坡等排查整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区公共安全评估。保持查控违建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量。全面推广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健全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

(五)坚持深化改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出有年度特色、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狠抓改革措施落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充分释放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巩固行政权责清单工作成果,推进“阳光清单”工程。优化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和监管清单,清理审批、服务和监管事项,深化区、街道、社区事权划分工作,重点厘清街道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加强清单的动态管理和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建设。优化快速推进、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督查考核等政府部门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常态化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政府运行效能。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强化已转出政府职能的跟踪评估,确保政府转移职能“接得住、落得实”。完善和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探索在更多领域和工作实行以事定费。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促进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实现“五个规范”。

优化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发挥高等教育服务机构作用,推动深圳国际大学园和特色学院优化布局,形成“智核”效应。成立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促进各类创新技术高效便捷转化。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人才支撑”原则,大力推行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园区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加大高端企业和创新资源引进力度。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前海政策优势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空间优势,打造前海后陆(平湖)拓展区。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融资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服务政策统筹联动,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英才集聚局面;积极引入并发挥创新平台、产学研资联盟、高校院所等高端人才汇集平台,加快国际化创新人才集聚。

深化投资、金融、国企等改革。出台PPP模式管理办法,成立区PPP事务中心,建立PPP项目库,通过特许经营、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鼓励企业利用未建的存量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建设教育、医疗、文体和养老等公共设施,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及服务对象合作共赢。积极引导区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发挥其在PPP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系创新,鼓励发展“众筹、众包”等新型投融资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深化区属国企改革,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投资控股、产业服务等平台,鼓励区投资管理公司等优势国企集团化发展,提升国企经营效益。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体制改革,整合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社区集体“三资”、物业租赁等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服务和“管办分离”。

推动社区转型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落实基层治理体系改革“1+7”文件,探索法治、自治、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机制,推进“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每个社区安排200万元资金,推进小区文体设施完善、社区公园绿化美化、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小区便民设施、公共设施维护提升和社区优质服务,实现由“政府配菜”向“居民点菜做菜”转变。鼓励开展社区转型发展规划,按照“片区统筹”思路,建立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查违工作的统筹联动机制,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依法合理分配和开发成本的合理分摊,实现居民、社区、市场、政府的利益平衡和多方共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权改革、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及政企、社企分开,组织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管理建设,探索社区经济、城市、社会协同转型模式。

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推广“疏堵结合、合力督导”的城市管理机制,总结提炼流动摊档疏导示范点经验做法,在全区有序推开,实现城市管理难点向管理亮点转变。总结提升南湾街道历史遗留违建集中区域综合整治经验,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逐步推广实施。推进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深入开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完善涉法涉诉问题解决机制,建立化解基层矛盾的“龙岗模式”。打造劳资隐患信息预警平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建设,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购买和谐劳动关系社工项目,发挥企业、法官、律师、志愿者等多主体在劳资纠纷调解中的作用。

(六)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打造一流法治政府

围绕打造“法治之区”目标,着力构建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监督的全链条依法行政体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一流法治政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强化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推动决策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顾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完善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统一审查、实施后动态清理的机制,坚持立、改、废并举,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适应法治政府建设新要求,强化依法办事、狠抓落实及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政府部门职权行使边界,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管理。健全行政裁量权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改造升级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审批、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

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坚决执行区人大的决议决定,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新《预算法》,推动建立现代财政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龙岗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正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并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新起点上开创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一页更多关于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p副标题e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总量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增长13%,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增长11%。

2.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投入产出比显著上升,地均生产总值5.4亿元/平方公里,同比提高0.5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1%,上升20个百分点。资源能源消耗明显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2%、电耗下降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2天。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3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650亿元,同比增长13%。重点企业拉动明显,工业百强企业实现总产值2860亿元,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8%。企业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销比重达51%。

4.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2936件,排名全市第三,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409件,排名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41%,占全省36%。企业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华为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企业。

(二)产业转型扎实推进

5.高端项目加快布局。出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3”文件,完善产业空间资源保障、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举办现代金融产业政策说明会等招商推介活动28场,吸引300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全年引进项目投资额750亿元、超亿元企业60家,万科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开业;与正威集团、清华控股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深圳市3D显示产业园落户我区。涌现4家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新增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创新资源加速集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进入设立阶段,深圳特色学院园确定落户我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育成中心、深大创新创业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龙岗,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42家。举办“优才中国行”招才引智活动6场,全年引进各类人才8773人;邀请了一批科技、金融、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发展顾问。

7.优质空间不断拓展。龙岗天安数码城等26个创新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有18个园区投入使用,提供产业用房59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691家。26个拆除重建“工改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最大的“工改工”项目天安云谷开工。全年转出低端企业1092家,近四年累计转出6000多家。

8.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横岗眼镜产业已列入全市传统产业转型试点,获得市政府专项资助。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107家。社区经济从单一物业租赁型向服务型、投资型、特色型转变,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净利润、人均集体分配分别增长4%和10%,低端“两租”收入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

(三)城区品质显著提高。

9.重点区域加快规划建设。完善了四大新城的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基本完成华为科技城、大运新城和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确定了新城开发的“一区一策”。华为控股全球总部一期、华为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易讯天空、国家太空生态技术研究中心、分布式能源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龙岗版的深圳速度—“低碳城速度”。国际低碳城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10.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强力推进。积极推动重点片区、重点项目的土地整备,完成土地整备40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项目列入市更新单元计划93个,计划批准用地1471万平方米,其中已批单元规划55个、规划批准用地829万平方米、供应土地229万平方米,五项指标均为全市第一。

11.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坂李大道等11条主干道新建及续建进展顺利;清平二期等8条主干道建成通车;打通良白路等断头路10条;地铁3号线延长段、10号线(原16号线)纳入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更新公交候车亭104座;优化公交线路84条,500米范围公交覆盖率提升至91%。改造社区给水管网150公里,新建燃气管网34.7公里,建成污水管网21.3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6%。

12.市容环境持续提升。围绕城市管理年工作,推进“城管在社区”、“数字化城管”等城市管理创新,深圳东站等城管难点经过强力整治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探索“社工+义工+社会组织”参与的垃圾减量分类模式,开展了70个垃圾减量分类试点。新建绿道44公里、绿道驿站203个,投放自行车5000辆,新建、改造社区公园38个。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基本完工,省环保厅挂牌督办成功摘牌。

(四)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13.教育发展再创佳绩。新建扩建龙岗外国语学校等7所公办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0650个,增量位居全市之首。引进华中师大附中、深圳中学等名校在龙岗设校办学。高考重点上线人数、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分别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二,是建区以来最好成绩。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社会教育扎实推进,成功创建34个市学习型社区,占全市创建总数的68%。

14.卫生健康服务持续改善。新增社会医疗机构56家,新增病床350张,坪地人民医院新院竣工。公立医院科研、诊疗能力明显提升,区疾控中心成为国内首个承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区级单位、2项标准被定为国标;耳鼻咽喉科医院成功创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升级改造20家示范社康中心,社康门诊费用连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计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5%。

15.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迷笛音乐节、热波音乐节、WTA深圳公开赛等大型活动和国际赛事。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文博会分会场增至10个,总数连续四年居全市首位。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115场,惠民近70万人次。公益电影放映超过5000场,占全市50%以上,区电影公司被中宣部等部委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先进基层电影放映集体。“三馆一城”进入用地招拍挂程序,新建和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73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约5万平方米。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涌现了“中国好人”黄翔、“最美信访接谈员”张海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冯景华等一批先进典型。

16.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创新创业“龙翔工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195名,带动户籍居民就业589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1.4%,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保障房竣工4099套、新开工8060套,总量全市最多。社保支付约17亿元,同比增长13.3%。救济低保对象308户、746人,发放救济金410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70个,投入8621万元。

(五)社会管理全面加强

17.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出台强化城区安全“1+3”文件,明确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考核办法和追责体系;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8150处,在全市率先启动地面坍塌防治工作,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41.7%,消防安全事故零死亡。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3号屠宰厂投入运营,4个老屠宰厂平稳关闭。创建药品安全社区70个,占全市70%。

18.治安维稳局面持续向好。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创建活动,成立全国首家县(区)级保安协会;开展“创平安、保民生”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刑事警情分别下降12.6%、18.8%,八类暴力案件立案数和“两抢”、“两盗”警情分别下降31.5%、30.6%、41.6%。强化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布吉综合市场等信访积案;建立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80%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以调解方式解决。横岗街道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劳资纠纷化解“四个到底”模式,受到省、市的肯定和推广。

19.查控违建保持高压态势。制定查处违建“1+1+N”文件,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疏导政策,落实查违共同责任,坚持查人查事相结合,严查重大典型案件;全年拆除违建面积约19万平方米,涉嫌违法抢建建筑栋数同比下降55%,实现新增违法用地上永久性违建零增长。

20.基层管理创新取得实效。“风景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106个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总量占全市1/3以上,提前2年完成任务。各街道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平湖街道实施平安创建“10+1”工程,坂田街道建设社会组织公共空间、筹建深圳市圆梦南坑社区基金会,南湾街道开展“织网工程”试点,龙岗街道推行“严管街”模式、率先推行文化市场执法委托机制,龙城街道实施安全生产“目标九不死”文化宣传方式等,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六)政府建设不断强化

21.改革创新力度加大。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减少45%,审批时限缩短30%以上。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发照从15日减至1小时,新增商事主体6.2万户,同比增长121%。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并在全市率先开通使用。投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累计吸引19亿元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城市更新项目周边的公共配套;引入社会机构参与大运中心“一场两馆”运营。

22.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借鉴工程建设的组织方式,对97个市区两级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84个已完成年度目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区名义印发的公文减少31%,会议减少29.7%,简报减少74.8%,检查考核项目压减90%。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市、区人大建议128件、政协提案170件。

23.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出台加强廉洁从政的决定和考核办法,增强“纪律教育月”实效,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建成社区“三资”监管服务系统。加强财政资金管理,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节约资金7350多万元,“三公”经费总体下降18.2%;强化审计整改联动和绩效考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诚信建设成效初显,建成全省首家县(区)级征信用信平台,全省政务诚信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去年,我区统计、后勤、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国防、双拥、档案、史志、保密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国安、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和考验,我们积极争取高端资源的注入,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着眼长远,前瞻谋划,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增后劲,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及坪山、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的目标相比,与全区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发展的瓶颈约束还比较多: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难度较大,产业空间比重偏低,地价、房价、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三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部分区域交通拥堵,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治安维稳、食品药品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五是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与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干部队伍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和执行力有待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采取措施,努力解决。

二、年工作任务

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年。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趋势基本明确。珠三角“九年大跨越”进入关键阶段,深莞惠一体化、特区一体化深入推进,博深高速、厦深铁路建成通车,龙岗作为深莞惠城市圈几何中心和深圳辐射粤东的重要战略通道,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龙岗经过建区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城区环境不断优化,后发优势全面彰显,正处于崛起赶超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敏锐的机遇意识,抢抓机遇,奋勇拼搏,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取信于民,推动龙岗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区委的工作部署(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转型、四条底线、五大体系、六区一城),注重改革创新、高端引领、特色发展、精细管理、务实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奋发有为,提升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城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建设。

——注重改革创新。大力弘扬“大运精神”和“低碳城精神”,以鲜明的态度深化改革,以科学的机制推进改革,以重点的突破带动改革,以良好的环境保障改革,力争在政府职能转变、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基层治理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让改革创新成为全体干部群众的共识和统一行动。

——注重高端引领。以综合发展规划引领经济、城市和社会转型,让高水平的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每一栋新建建筑都有城市设计的指引,每一个发展项目都注入创意的元素。继续加快高端科研机构、高端企业、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等要素集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驱动力稳步提高。

——注重特色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龙岗的生态、教育、文体和旅游等资源,培育特色品牌,擦亮城区名片,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加速高端教育、高端医疗资源集聚,打造区域文化体育品牌,使城区活力全面迸发,城区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注重精细管理。以“智慧城区”建设为支撑,推动城区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法治化,力争“智慧城区”框架初步确立,政府运行更加高效透明,城市建管体系更加完善精细,城区更加安全和谐,法治化环境逐步形成。

——注重务实为民。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推动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到基层一线办公,建立与群众的常态联系,把资源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万元GDP水耗和电耗均下降5%左右。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激发龙岗发展活力

把深化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立足龙岗实际,找准问题,找准改革突破口,全力推动五项重点改革,为龙岗发展突破瓶颈制约,为全市改革发展探索新路。

2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按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执法最严、行政过程最透明、行政服务最优”的目标,全面梳理权责清单,最大限度地精简、转移、下放审批事项,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做好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把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和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咨询、听证等制度,凡涉及公共利益的规范性文件,非涉密的一律公开征求意见。实行常态化民生实事公开征集制度。

25.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全市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为契机,力争华为科技城、大运新城、国际低碳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南湾中片区等重点区域,成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通过政策集成创新,推进片区综合开发,构建土地二次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试点,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处理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

26.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政策支持及资源配置机制,选择若干具备投融资条件的公益事业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好市级融资平台的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吸引市级平台资金投向龙岗。积极盘活存量国有、集体资产和资金,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和前海深港合作区金融创新等政策,探索重点片区项目投融资平衡一体化运作模式。探索与市级专业保障房融资平台合作,采取长租、出售使用权等方式,多方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

27.推进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理顺基层管理和服务事权,完善社区事务监管机制,规范基层自治行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全面实施“织网工程”,依托网格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实行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等8类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和自治型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工作规模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开展南湾街道“大安全、大发展”综合试点。推广横岗街道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和群体性劳资纠纷化解“四个到底”模式,引导基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28.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全力开展“9+N”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推进平湖山厦股份合作公司等转型发展试点、上木古股份合作公司等政企社企分开试点、横岗保安股份合作公司等规范监督试点、坂田岗头股份合作公司等股权改革试点以及布吉甘坑股份合作公司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投资参股社区发展基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重点片区开发,盘活社区集体闲散资金、存量资源,实现多元化转型发展。

(二)坚持高端集聚、高端引领,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高质量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底数,梳理完善有利于高端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机制和政策,着力引进优质增量,优化存量,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传统优势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29.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安全生产、社会效益等为综合考量指标,基于正负贡献对比评价的项目引进机制,力争引进超亿元企业25家以上,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0家以上,上市和拟上市企业15家以上。加快大芬油画产业基地、李朗电子商务集聚区等市级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着力培育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军工等未来产业。发挥华为等领军企业人才集聚和技术外溢效应,集聚上下游的创新型中小高科技企业,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地位。

30.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谋划布局现代金融、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专门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力争引进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着力打造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科学、合理布局大型商贸网点,引进品牌连锁、名牌超市等高端消费场所,释放万科广场、COCOPARK等商业综合体活力,提升龙岗消费层次。完善商圈配套设施,推进特色街区、商业商务中心建设。开发新型营销模式,优化电商发展环境,促进传统商贸向特色商贸转型。

31.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以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为方向,引导眼镜、家具、服装、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建设和总部经济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重点实施眼镜行业转型专项行动计划,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龙岗时尚眼镜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物流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实施产品标准提升和品牌建设战略,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2.加大开放合作发展力度。抢抓湾区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发展国际会展、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努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外经贸企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能力,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发挥龙岗的区位优势,借助博深高速、厦深铁路等通道开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深化深莞惠合作,强化与珠三角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的合作,形成联动效应。

(三)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以创新提升发展质量,积极构建有利于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33.狠抓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科院先进院育成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深大创新创业中心等项目落地,新增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加快创新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中海信科技园、龙岗天安数码城四期等创新园区建设,加快天安云谷等“工改工”项目建设,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创新型产业用房,推出高端产业载体80万平方米。建立“政校行企”联动机制,探索打造全区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34.积极引进创新人才。落实人才支持政策,优化人才安居房、可售型公租房等住房政策,构建与产业升级联动、就业结构和属地需求相匹配的住房供给机制,大力引进龙岗紧缺的创新型人才。发挥深圳市欧美同学会等组织优势,推进高层次人才与创新载体、创业资本、创业团队的对接。优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的人才服务布局,探索设立产业园区和社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集聚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产业转型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撑。

35.优化科技创新扶持体系。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资金扶持、成果评价的机制。发挥龙岗创投广场金融平台作用,破解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难题。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促进金融机构、创投资金及社会资本与科技融合,建立新形势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长效机制。推动协同创新,构建多要素联动、全链条覆盖的优质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

(四)坚持综合开发、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注重规划引领,以重点区域综合开发为突破口,以城市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以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产城相融、产城互动,走出一条新型的城市化道路。

36.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加快编制《龙岗综合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统一”,推进经济、社会、城市、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抢抓特区一体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机遇,全面提升城市设计和建设、管理标准,加速一体化进程。积极嫁接国际元素,依托国际低碳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特色学院园、华为国际社区等载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市民素质等国际化水平。

37.深入推进华为科技城发展。推动华为科技城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华为公司对片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片区总部集聚和产业裂变式发展,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以改革创新办法,推进11个旧工业区改造,整合产业用地410万平方米。加快华为片区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项目与产业项目的同步建设,抓好市第十人民医院、华为综合医院、博雅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土地整备,加快片区内社区公园、文体中心等设施的前期工作。

38.加快推动大运新城建设。深化大运新城规划设计,启动1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探索“街坊”式综合开发及TOD开发模式,促进城区、园区和校区“三区联动”,打造龙岗中央活力区和综合性智慧新城。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建设和特色学院园集中校园开工建设。激发大运中心“一场两馆”活力,提高利用效益。加快黄阁坑工业区、龙城工业园和雅骏眼镜厂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39.大力推进国际低碳城建设。尽快稳定国际低碳城相关规划,推行市区共建、政企共力、利益共享模式,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新路。积极筹办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加快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低碳服务业发展;推动启动区27万平方米旧工业区改造,着力引进一批低碳效应显著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低碳环保产业集群;推进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促进航天产业发展。加快横坪路市政化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40.实质性推进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开发。推动基地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探索发展金融专业服务、金融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总部及高端研发,形成以“金融+科技+总部”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坚持土地整备安置先行,将社区发展纳入基地转型发展总体安排,开展社区共享模式试点。加快一期企业引进、落地建设,启动基地二、三期开发建设。

41.强力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引领、产业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成片区整体统筹的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模式,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产权等政策集成,统筹推进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社会建设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推动城市片区的配套完善和功能提升。重点推进国际低碳城、宝龙工业园、南湾中片区、平湖鹅公岭、横岗阿波罗工业区等片区土地整备,推进重点片区、主干道沿线及各街道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探索在平湖白坭坑等片区实施连片统筹的城市更新。

42.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轨道3号线延长段、10号线、有轨电车前期工作;推进红棉路、坂李大道、沙荷西路、丹荷路等续建项目建设;推动东部过境高速(龙岗段)、深圳外环高速(龙岗段)、坂银通道、五和大道南坪快速连接线等新建项目,力争年内动工建设;推进平安大道二期、布吉三联路、布坂联络道等前期项目。推进片区交通综合改善,打通8条断头路,协调推动12座人行天桥建设,确保建成4座。提升城市用水保障能力,继续推进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征地拆迁,推进22个污水支管网项目,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更有针对性地保障个别社区居民用水问题。

(五)坚持环境优先、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新型田园城市”的理念的要求,重新审视和优化利用龙岗的山、水、绿道、公园和人文资源,倡导低碳节能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打造形神兼具的生态之区。

43.健全低碳发展机制。以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制定全区推动低碳发展、打造新型田园城市的战略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机制,建立健全低碳排放、生态宜居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生态源头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集聚发展绿色产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养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44.构建绿色城市系统。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5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2%;协调投放200台新能源车。推进286座垃圾转运站、60座公厕的新建、改造,加快开展红花岭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东部垃圾焚烧场高标准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计划推广LED照明产品应用。全面整治PM2.5污染源,力争年底前淘汰非专业类公务黄标车。

45.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大力推进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三联郊野公园、八仙岭公园二期、南湾郊野公园、平湖生态园、罗山自行车郊野公园等改造建设,新建改造市政公园、社区公园10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探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龙岗河流域综合治理申报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全力推进沙湾河、同乐河、大康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南约河综合整治完工,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开工,15条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

(六)坚持智慧管理、系统治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出台“智慧城区”规划,探索经济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和政府运行智慧化模式,构建稳固的城区安全体系和精细的城市社会管理体系,提升城市运行效益。

46.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结合“智慧城区”建设,积极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园区信息化标准评估体系,支持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制造业和商贸流通领域骨干企业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加强供应链协同运作。

47.促进城市建管智慧化。统筹推动工程质量监管等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已出台的查违工作系列文件,建立违法建筑基础数据平台,全面清查处理存量违法建筑,彻底遏制新增违法建筑;出台疏导政策,加强临时用地、临时建筑监督管理,推动解决原居民非商品住宅建设遗留问题,把各类建设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立体的数字化城管系统,推动“城管在社区”、“物业进社区”,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和物业管理质量,促进城市精细、常态管理。

48.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强化科技强警,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对辖区治安的满意度。探索新时期群众信访工作模式,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继续完善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城区安全“1+3”文件,强化“一岗双责”,严厉查处“三小”场所,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对全区企业执法检查3年全覆盖、重点监管企业每年检查全覆盖、危险化学品企业每季度检查全覆盖。推进智慧安监等管理系统建设,加大消防、防洪排涝、老旧河道、危险边坡等安全隐患点整治力度,加强应急管理、推动三防工作和各类场所的监管。

49.推动政务运转智能化。完善网上办事大厅,促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办事效率。探索建立集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管理中心平台,突破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障碍,整合公共信息资源,构建区域政务大数据。有序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公共服务系统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

(七)坚持需求导向、改善民生,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改革,构建更切合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着力解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闲有所乐”等民生诉求,努力办好50件民生实事,切实以民生的改善提高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区域竞争力。

50.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坚持和谐教育发展方向,推进高等教育集聚化、基础教育优质化、学前教育公益化和职业教育多元化。探索多元化办学试点改革,继续“引进名校办名校”、“引进名师办名校”。新建扩建坂田华为学校、保利上城小学、横岗九年制学校等6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力争每个街道配备一所公办示范幼儿园,每个成熟社区配备一所普惠性幼儿园。开展“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51.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引进高端医疗机构来龙岗办医办院,投融资建设华为片区综合医院、龙城片区儿童医院、平湖片区综合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横岗医院改扩建及区骨科医院新建,推动坪地人民医院新院、疾控中心检验楼投入使用。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试点医院开展JCI国际质量认证,逐步把现有街道医院提升为区级医院。按照就近、方便、实用的原则,强化社康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启动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52.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统筹利用各片区、各类文体资源,提升场馆服务效能,办好WTA、ATP深圳公开赛、沃尔沃高尔夫中国公开赛等高端赛事,开展“大芬十年”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推进布吉、坂田、横岗、坪地等街道文体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片区式文体中心以及社区体育公园(广场)等群众身边的文体设施建设。着力创建一社区一文化品牌、一社区一体育品牌,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53.加强底线民生保障。加大就业政策落实和原居民就业援助服务,继续推进“龙翔工程”等,促进居民就业创业。提高社保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新建保障房4600套、竣工3050套。落实“9064”养老政策,探索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扩大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困难优抚对象覆盖面,推进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低收入居民的社会救助工作。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广泛开展双拥宣传和军民共建活动。继续抓好扶贫奔康、对口帮扶、双到扶贫和援疆工作。

54.强化社区基层建设。继续推进社区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加快形成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深化“风景林工程”,推进社区家园网建设,提升社区服务中心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和谐共建促进会”作用,加大“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全省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力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八)坚持服务为民、法治诚信,努力建设高效透明廉洁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转作风、提效率、保公平,提高政府的回应性和公信力,营造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

55.强化施政为民。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制度,搭建汇聚民智、公众参与的常态化平台,建立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完善对群众的承诺兑现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建言、评价和监督作用,切实树立为民政府形象。

56.加强法治建设。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建立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制度,提高文件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强化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法制审查;进一步修订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实现对行政处罚事项的全覆盖。

57.优化政务服务。借鉴国内外一流的行政服务标准,加快区行政服务大厅建设,推进流程再造,打造“一站式”的行政服务平台;推进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窗口)建设,探索整合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大力精简和优化面向基层的考核事项,确保广大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基层服务中去。

58.坚持勤政廉政。建立健全统筹联动机制、部门主体责任机制以及工作快速推进机制,强化各部门的协作、协调、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规定,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行政编制,压缩“三公”经费。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加大对政府各部门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审计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强化行政监察,筑牢廉洁从政底线。巩固政务诚信建设成果,带动商务、社会和司法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廉洁城区建设。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龙岗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正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并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在新起点上开创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及“十二五”发展成绩

刚刚过去的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和区五届二次党代会、区“两会”的决策部署,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6.8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23.8亿元,增长16.2%,增速均居各区(新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4.3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658.1亿元,增长9.3%,总量均居各区(新区)第一。

(一)创新驱动亮点纷呈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围绕深圳东部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区政府“1号文”《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年)》,在全市率先编制《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发展规划纲要(-年)》,出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和众创空间等系列实施意见,区创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高效运作,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的创新政策和投融资体系。科教高地加速崛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良好,北理莫斯科大学批准开办,吉大昆士兰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新引进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和留学报国深圳基地、海归创业学院(深港),华南地区首个大规模、专业化、高规格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落户坂田。全区现有全国“两院” 及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5名、“__” 专家23名、“孔雀计划” 人才96名。“双创” 氛围日益浓厚。成立全省首家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推动成立“龙岗众创联盟”,布局22个创客空间 ;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首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节等活动,全国首个创新主题的“众创TV”频道开播。创新能力持续提升。PCT国际专利 申请量3866件,总量占全市近三成;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近1.5倍,占全区比重由25%上升到54.2%,推动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3.8%,总量全市第二。创新驱动成效得到各界肯定,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考察示范区。

(二)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巩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81.1亿元,增长18.2%,占工业增加值的78.9%;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87.3亿元,增长29.9%,占GDP 比重达60.2%。中海信创新产业城获评全国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未来产业抢先布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运营,成功举办高交会首个分会场——无人系统展;光启等航空航天、军民融合项目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社区集体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横岗眼镜时尚产业园投入试运营,加快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跨境电商中外运公司落户,怡亚通等物流企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南岭村社区先后签约清华、牵手牛津,转型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区社区股民人均集体分配2.7万元,增长27.2%。

(三)城区品质加快提升

重大战略谋划成果初现。城区综合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深化,深圳东部中心和东部战略通道规划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并顺利通过省初审。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成立PPP 事务中心,与中国二十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轨道10号线动工建设,轨道14、16、17号线纳入向国家申报的市轨道四期规划;联李东路、坂李大道等市政工程建成通车,打通吉祥南路等10条断头路 。全面梳理101个低洼易涝点,完成社区给水管网改造250公里。重点区域建设提速提效。成立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署,大运新城引进启迪协信科技园项目,北理莫斯科大学过渡校区开工;坂雪岗科技城被认定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华为终端入驻天安云谷;第三届国际低碳城论坛成功举办,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挂牌成立;平湖深圳先进院育成总部、招商银行龙岗创新基地等项目启动建设。空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强力推进土地整备“百日大会战”,入库面积达3平方公里。完成城市更新土地供应84.4公顷,其中公共设施用地27公顷,并由社会资本配建学校3所、道路13条 。市容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美丽家园”行动,“三治”、“五化” 成效初显,完成18个公园的新建、改造工作 和红花岭环境园综合整治,深圳东部环保电厂顺利开工,龙城街道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成绩继续领跑原特区外25个街道。龙岗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10.5%,生态修复纳入年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全区空气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上升4.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13.2%。绿色低碳发展成果在巴黎气候峰会向全球展示。

(四)民生福利显著改善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九大重点民生领域 支出99.4亿元;创新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4批3209个项目,投入4.2亿元,得到社区居民广泛好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新增公办学位11700个,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资助学校试点,7所公办学校 成为“深圳市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先进校”,成功创建广东省首批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面向全国一次性引进18名特级教师,平冈中学王雪娟老师荣获全市首届年度教师。医疗卫生水平进步明显。全市一流标准的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开工,床位数将分别达2300张、3000张;区中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验收,区妇幼保健院与华大基因共建遗传学联合实验室;新增22家社康中心完成选址;妇儿健康主要指标优于全国“两纲”要求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完成7家街道图书馆、10家社区图书馆的自助服务改造升级,布吉文体中心开工建设;举办足球国际冠军杯“米兰德比”、NBA中国赛(深圳站)、首届龙岗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和活动30多场,CBA深圳男篮落户我区;西埔新居亮相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运中心运营被列为全国PPP示范案例。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工保障房1702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90套;新增就业近3万人,户籍人口登记失业率0.5%。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检查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对口帮扶海丰工作得到省市高度肯定。

(五)平安稳定基础不断夯实

城区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围绕危险品、余泥渣土受纳场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共计5个受纳场和48个非法弃土堆放点、56公里被覆盖河道、1268公里道路地面坍塌隐患纳入排查整治;创新开展“倒推式”监管 试点,1.6万家企业纳入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危化品企业信息备案登记率达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分别达95.8%、100%。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全区“两抢”、“两盗”、八类暴力 警情分别下降24.6%、24.1%、7.9%,市民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区禁毒委获评“全国社区戒毒康复示范单位”。组织开展“5+2”社会矛盾 专项治理,推动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源头稳控体系改革,全区劳资纠纷案件下降12.7%。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治安维稳、抢险应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违建查控力度空前。坚决贯彻全市查违“1+2”文件 精神,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查违百日攻坚行动,全年共拆除违建2355栋(处)、面积26.4万平方米,违建信访投诉量下降28%。

(六)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实施《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改革方案》,获评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扎实办理人大建议96件、政协提案109件,区人大重点建议和区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票决满意率均达100%;设立全国首个区(县)级智库办,区智库基地揭牌成立。政务服务创新便民。推行“一窗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和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区行政服务大厅获评“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十佳典型案例”。智慧龙岗建设取得突破。设立区数据统筹办公室,推进智慧龙岗“7+1”试点 ,我区被民政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46个智慧社区试点单位之一。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龙岗运行中心开工建设。作风建设成效凸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抓执行力建设,共查办行政问责案件14宗,对37名责任人问责处理。全面落实新《预算法》,强化审计监督和政府财力统筹管理,核减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3.4亿元,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90.1亿元,全区政务会议费及“三公”经费下降50.2%。基层工作进一步强化。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厘清社区工作站权责,强化居委会职能,推广“一中心多站点” 社区服务模式,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各街道和社区在基层管理服务、守牢“四条底线”等方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进一步树立了基层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精神,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要求,围绕区委“123456”战略部署 ,积极配合市里成立大鹏新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擦亮了“生态龙岗、科教高地、创业新城、乐活家园”的崭新名片。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二五”目标高出313.8亿元,年均增速达1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十二五”目标高出466.8亿元,年均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均实现预期目标 。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全市“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 ,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权责一致的区(县)级行政权责清单,“多规合一” 改革列入市年改革计划,是唯一由区级政府承担的改革项目;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年以来新增商事主体24.9万户,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超过70%。我区1个项目荣获“市优秀改革项目”,2个项目荣获“优秀单项改革项目” ;涌现出国家低碳城(镇)试点等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等4项省级试点,聘员管理综合改革等8项市级试点 。

——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8家,总量达569家,是2010年的6.3倍。华为公司成为全球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内首个登上“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的企业;阿波罗产业园成为全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全区产业转型考核五年三获全市第一。深圳国际大学园落户我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完成两届招生,多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步入快车道。每平方公里税收产出突破1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市前列 ;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42.2%、38.3%,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年开始的全市各区(新区)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中,我区排名从当年第五位上升到年的第二位。

——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编制《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大纲(-2030)》,“四大新城” 纳入全市15个重点发展区域。推动轨道3号线、5号线和清平高速二期、坂澜大道通车,有力保障深圳东站、坪山站建成启用,路网规划建成率由35.8%升至49.3%。整备土地约18平方公里,城市更新供应用地面积约380公顷。新建公园48个,建成绿道453公里,市民绿色福利持续提升,区城管局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龙岗河摘掉始于2007年的省环保厅挂牌督办帽子。公办学位增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督导验收。新增病床位2294张,龙岗中心医院获评“三甲”;社康中心总数达132家,完成标准化建设63家。新增文体设施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三馆一城” 建设如期推进,文博会分会场数连续六年居各区(新区)之首;举办了ATP、WTA 深圳公开赛等高端赛事和迷笛、热波、草莓三大音乐节,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近三年火灾宗数逐年下降 ,历史违建综合整治取得突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季花城、南岭村社区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模范人物黄翔、梁耀艺获评“中国好人”,彭久高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城区文明风尚新标杆。

——大运会展示“不一样的精彩”。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战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出色完成了824场次比赛的保障任务,大运中心“一场两馆” 成为龙岗新地标。15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以及世界各地宾客近距离感受,3000多名国内外记者全方位报道,让龙岗走向了世界。全体龙岗人热情参与、积极服务大运,展示出文明开放、热情友好的东道主风采,为全区新一轮跨越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政府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开展重点建议跨年度督办、季度协商议政会等机制创新。加快一流法治城区建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龙岗街道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区行政(便民)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启用,8个街道、111个社区的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全部完成。建成全省首家区(县)级信用平台,全省政务诚信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落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无为问责实施意见(试行)》,试点开展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政府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区侨务、台务、民族宗教、统计、机关事务、档案、保密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社保、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国安、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龙岗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以及坪山、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均衡,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空间约束趋紧,区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比较大。二是城区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的老问题,与当前征地拆迁难度大、规划实施落地难等矛盾相互交织,年轻城区较早遇到了交通拥堵、积水内涝、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三是城区规模、人口总量快速扩张和城市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资源布局未能完全匹配片区需求,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亟待提升。四是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相互叠加,辖区平安稳定基础仍比较薄弱,公共安全隐患点多面广,劳资、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少数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信访不信法”困局有待破解,社会治理面临较大压力。五是一些政府部门工作标准不高、内部管理不严,工作主动性、创新性、统筹性不够,部门间推诿扯皮、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不严不实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府执行力和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高度重视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标本兼治、系统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二、“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龙岗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节点,恰逢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推动深莞惠汕河“3+2”区域协同发展,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等多重机遇叠加,也面临着经济进位过坎、社会转型阵痛等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新起点上寻求新突破、实现新作为。

近期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将龙岗定位为深圳东部中心和高端商务聚集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全会报告也提出要“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均衡布局,建设与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立足龙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上级各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区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研究编制龙岗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打通东部快速通道、实现全区联动发展等战略构想,并邀请市相关部门和区内外专家重点指导,广泛征求和吸纳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保我区“十三五”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十三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上级和区委的部署要求,将改革精神、法治思维、创新理念、标准意识、智慧手段贯穿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和谐,加快建设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质、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辐射带动周边和粤东地区发展的“深圳东部中心”,将龙岗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引领区、高端商务聚集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

到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39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1050亿元、800亿元,人均GDP达17.7万元。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擦亮龙岗的创新名片。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不断推动政策创新,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政产学研资介用”紧密融合,推动龙岗由产业大区向创新强区迈进。到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80亿元;引进新型科研机构15家以上 ,科技服务机构总量达26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以上,新增“__”专家25人以上,年度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

二是要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以建设“深圳东部中心”为龙头,引领带动全区整体优化、联动发展。抢抓深圳“东进战略”机遇,规划建设多功能、复合型、以科教创新为内核的“深圳东部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推动龙岗各片区差异化联动发展。携手坪山、大鹏新区共建深圳东部腾飞之翼,深化与莞、惠及河源、汕尾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区域协同、互利共赢。到年,打通3条联通市内的东部快速战略通道,完成轨道3号线东延段、10号线建设,基本形成六大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东部中心初步形成,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各片区协调联动、特色鲜明,城区发展的整体性、辐射力显著增强。

三是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生态本底,打造山环水润的魅力城区。以国际低碳城纳入国家首批低碳城(镇)试点为契机,全面开展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低碳工程建设,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施治水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恢复河流生态,改善河流两岸空间环境,推动海绵城市 、大公园系统、绿道网络和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打造“山水龙岗”新形象。到年,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1180公里,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70%以上,万元GDP标准煤能耗、碳排放分别低于0.39吨、0.86吨。

四是要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城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好深港合作和国际低碳城论坛的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支持辖区企业“走出去”拓展新兴市场,鼓励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引进更多高端国际赛事、展会和大型文体活动,努力发展国际友城(区),不断拓展龙岗的“朋友圈”。到年,年度外贸出口额超过400亿美元,新增国际合作办学和特色学院项目5个以上,外籍常住人口增加60%以上 ,国际化高端赛事和演艺活动年均不低于30场。

五是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让市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以民生为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滚动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年度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大盆菜”,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努力建成更有底蕴、更加包容、更富认同感的民生幸福城区。到年,新增学位4万个以上,新增病床位5000张以上,新增养老床位1600张,新建保障性住房4万套;一类治安高清探头总数达1.2万个,年度万人八类暴力刑事案件立案数低于2宗。

三、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龙岗区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两会”精神和区委五届十六次全会、区“两会”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项目为支撑,加快推动“十三五”规划和各项重大战略谋划的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门红。全年安排重点项目219个,年度计划投资123亿元,开展前期工作192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按可比口径增长10%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率先落实深圳“东进战略”,全面启动深圳东部中心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部署,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 ,对标新加坡等现代化都市,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推动龙岗高品质、整体性、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升中心城发展能级。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大运新城核心区和宝龙高新园区,推动龙岗中心城扩容提质,统筹推进龙腾工业区、回龙埔工业区、黄阁坑工业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院士科研中心、深港国际创新中心、启迪协信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引进总部经济项目;加快推进“山环水润”规划建设,高标准开展龙岗河“一河两岸”统筹规划及景观设计,全面提升“母亲河”的“颜值”,构建串联绿道、公园、水库的40公里运动休闲旅游“绿环”,加快形成科教、商务、产业、生态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打造具有强大资源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的中央核心区,形成深圳向东拓展腹地、辐射莞惠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战略高地和桥头堡。

大力实施道路“通脉”工程。加快东部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启动皇岗路北延接清平高速(银龙通道)的前期及建设工作,协调推动丹平一期北延及丹平二期、东部过境高速和盐龙大道南段等项目建设,强化与市中心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东部快速交通发展轴。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轨道3号线东延段、10号线和外环高速建设,深化中运量交通规划研究,启动“龙岗中心城环线”快速化改造 ;完工惠华路三标等6个项目 ,新开工布坂联络道等7个项目 ,加快推进坂银通道等19个续建项目 ,打通断头路10条 。加强对外交通联系,积极协调推动深惠城际线、赣深客专和惠盐高速扩建等项目规划实施,不断增强龙岗的集聚辐射能力。

推动各片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片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协调共进、联动发展格局。布吉、南湾等高度建成区积极发展轻资产行业和枢纽经济,优化提升环境配套,打造落实深圳“东进战略”的起点和门户。坂田片区结合坂雪岗科技城建设,加快集聚国际化创新要素,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培育打造国际科技研发高地和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片区。平湖片区重点加快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深化与前海的战略合作,塑造深圳北门户新形象。横岗片区围绕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建设和横岗眼镜产业转型,统筹推进城区规划建设,形成龙岗东西部联动发展的功能纽带。坪地片区以国际低碳城建设为龙头,创新土地整备模式,加快推动“中德生命健康城”等项目落地,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宝龙片区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大力完善周边功能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

(二)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对标硅谷等国内外一流创新中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主创”,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成为自主创新引领区。

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载体。积极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同济-香港理工深圳高等研究院筹备,加快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落户筹办,确保北理莫斯科大学顺利开学。积极筹建深港国际创新中心,推动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等落户运营,争取全区创新平台达130家以上,新型科研机构达6家以上,力争实现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出台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细则,完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区”全链条,争取全区创客空间达25个以上。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券”,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源头创新,依托国际大学园构建区域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广泛参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团队、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鼓励企业、行业构建创新联盟,探索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公共信息平台、龙头科技企业科研设施开放共享的机制。争取全区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4万件,培育科技类社会组织4家以上。

大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办好首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推广“硅谷直通车”模式,用好海外人才联络处、海外猎头机构等平台,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深入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加大“以房引才”力度,加强供需对接,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争取全区“__”人才超过30人,“孔雀计划”人才超过140人,省创新科研团队不少于10个。

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体系。依托区创投广场和区金融控股公司,联手金融机构,推出精准服务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与科技联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体系和预警系统。依托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取全区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达100家以上。

(三)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治理年”工作部署,夯实城区安全稳定根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一手抓依法从严整治,一手抓源头基础工作,确保城区平安有序。

筑牢城区安全基础。认真吸取光明新区滑坡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城区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推广“倒推式”监管模式,健全各行各业安全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街道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标准,强化危险品、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全过程安全监管。加强余泥渣土受纳场、危险边坡的日常监测和排查治理,加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小”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油气管线、校舍和校园周边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逐步铺开历史违建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行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控停要求,坚决向违建宣战,全面梳理、核查辖区内卫片图斑,积极采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查违;定期组织拆违专项行动,确保新增违建拆除到位;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审批程序和改扩建行为;强化重点案件查办,严厉查处失职渎职行为,切实做到全面防控、全线打击、全力疏导、全程问责,务求在遏制增量、消化存量上见到实效。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龙岗建设,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深入实施群防群治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工作。强化一类探头、科技围合小区、视频门禁、云终端等信息化支撑,筑牢立体化、现代化的“科技护城墙”。强化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加强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严密防范暴恐事件,全面提升应急处突水平。

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多部门联动的信息收集研判和快速预警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规范小区(城中村)物业服务及管理,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源头化解物业小区矛盾纠纷。向社工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积极调解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营造和谐家园。

(四)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推动各项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自觉,坚持问题导向、实干导向、效果导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宝龙高新园区环境及公共服务提升等PPP项目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市政基础设施EPC项目 ,在更多公共领域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稳妥推进区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集团化改造,加大与央企及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努力推动龙岗信息管道公司等优质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强化区属国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杠杆、桥梁和托底作用。深入推进社区股份公司改革,优化“三资” 监管服务系统,探索建立股权内部流转机制,推广南岭村、樟树布社区转型模式,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研究出台第二批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机制。深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推行“一窗式”政务服务改革,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政府投资项目生成机制,使项目安排既能对接规划目标,又能体现社情民意。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制定二类事业单位 管理办法。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探索推进“强街放权”,明晰社区工作站权责,切实将服务资源和管理力量下沉到基层。深化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让优秀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完善“一核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把社区发展规划、民生实事等公共事务纳入居民共治内容,激发各类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创新规划建设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实行综合发展规划“一张底图”管理,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生态约束、民生诉求的有机结合。全力推进19个“整村(片区)统筹”土地整备试点项目 ,探索区属国企参与整备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共享。试点探索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互为补充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和市场的双向联动,破解重点公共设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难等问题。

(五)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龙岗经济升级版。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总量、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实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建立规划国土、经济产业、土地整备和街道基层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央企的区域性、专业性总部,以及上市、拟上市公司,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2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600家。推进“千百十”工程 ,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实施新兴业态孕育工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快发展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动中航智、邦彦等军民融合项目落地,加快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规划建设,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和经济增长点。

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制定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出台物流、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打造提升龙城、布吉、华南城等重点商业中心和时尚商圈,激活龙岗老墟传统商圈,培育旅游休闲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落实外贸稳增长各项措施,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推动外经贸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系统梳理研究全区产业、企业发展现状、空间布局和产业载体情况,集约配置产业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空间。持续推进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高端优质产业载体;出台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推出创新型产业用房15万平方米。开展企业服务周活动,为重点企业提供贴身式、处方式服务,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企业减负,助企业强筋,解企业之困。深入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和“大职训”体系建设,筹建龙岗中德国际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安排149亿财政预算用于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全力办好56件区级年度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街道级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重点推动1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 ,新增公办学位1万个以上。加大特级教师、名校长的引进力度,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开展新优质学校集群建设,探索集团化联盟化国际化办学,规划建设3-5所国际(化)学校。实施《关于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公民办教育合理布局、错位发展。进一步扩充学前教育学位资源,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优化普惠性幼儿园布局。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量质齐升。全力推动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建设,加快区三院、骨科医院等新改扩建工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立医院医疗集团,探索建立区医学影像诊断、会诊和教学中心。深入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社康中心规模布局,适当提升大布吉等医疗资源紧缺片区的社康中心定位,打造“分散-组合式”医院,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大力吸引和培养卫生人才,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加强人口计生和妇幼保健服务,做好“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工作。

推动文体旅游特色化发展。完成“三馆”主体工程,积极推进市文化馆新馆等市级文体项目落户,引办更多国际高端赛事和品牌文艺活动,实施横岗文体广场综合体改造等一批街道级项目,大力发展适合创新创业人群的时尚文体活动。引进开办迷笛中心、开心麻花南方总部等高端文化品牌,广泛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和赛事活动运营人才,打造全市文化、体育产业创新中心。活化利用鹤湖新居等客家古民居,让传统客家文化、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对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质量。推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指引及试点实施规划》。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实施水务工程项目188个,完成年度投资41.38亿元;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80公里以上、社区给水管网改造36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12项河道整治工程 ,新开展16项河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完成龙西河、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东部环保电厂项目高标准建设,建立严格的环保监测监管体系,打造绿色环保示范项目。深入推进“三治”行动,逐步提高城区绿化管养和清扫保洁标准。着力推动三联郊野公园、南湾北桐郊野公园、雪象体育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公园 ,进一步提升城市绿量。

推动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不少于1200套,基本建成及竣工6366套,向社会供应6500套。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构建“9064”养老格局 。打造创新创业“龙翔工程”升级版,促进和扶持户籍居民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做好全面帮扶海丰、对口帮扶大方和援疆等工作,强化产业合作和协同创新,提升帮扶质量和水平。

(七)坚持质量为本、标准引领、智慧先行,加快提升经济、城市、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水平。落实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要求,抢抓大数据时代新机遇,统筹推进质量标准、智慧龙岗建设等工作,为城区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加快打造“质量强区”。加大两年一届的“区长质量奖”、“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的宣传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公共服务单位深入推进质量建设和管理,促进各行各业质量全面向国内外先进水平看齐。以质量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以“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为载体,传播质量故事,唱响质量声音,着力营造“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氛围。

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实施“落实打造深圳标准”五年工作方案,出台年度行动计划,在创新驱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府服务等领域率先突破。支持市场主体、社会组织认证“深圳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快建立标准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企业、行业协会和技术机构多方联动、协同建设的良好局面。主动承接国家、省、市标准建设工作,争取在龙岗先行先试,争做标准的创新者、引领者。

提速推进智慧龙岗建设。探索建立“端+网+库+图+云” 的“五+”模式,扎实推进“7+1”试点工作,加快智慧龙岗运行中心建设。完善人口、教育、医疗等主题信息资源库,先行先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高效服务和科学决策。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适度、分级、有序地开放数据资源,引导高等院校、专家团队建立智慧领域研究机构,鼓励企业公益性开发、增值性分析和创新型应用,加快挖掘利用“数据富矿”。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人民满意、群众点赞。贯彻落实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年)》,坚持从严从实、常抓不懈,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全面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强化科学决策。完善重大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和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公共决策观测点”建设,常态化收集决策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意见建议等信息,使政府决策充分体现群众共同意愿。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型智库,推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执行新《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发挥好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政务诚信建设,推进公职人员诚信体系和信用信息平台的拓展应用,促进政府各部门和公职人员守信践诺。

提升行政效能。持续加强执行力建设,以7项重点工作 为突破口,完善自上而下的责任落实体系和压力传导体系。进一步健全督查机制,构建“围绕中心、全面覆盖”的大督查体系,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加强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探索建立分岗定责、定性评价、定量考核、过错追究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奖优罚劣力度。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以预算执行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深化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五破五立” 的信念,综合利用“两令一书” 等手段,树立正面典型,打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加强常态化明察暗访,严肃问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加强重点部门和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回首往昔,龙岗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共同谱写龙岗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