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读后感 >

简短读书笔记教师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简短读书笔记教师篇1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用心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忙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仅正因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忙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状况。一般状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明白、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我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明白,不好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我说出自我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忙幼儿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推荐: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明白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忙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我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

A:你的画很好,我喜爱。

B:为什么啊?

A:正因很漂亮。

B:……

A:正因你的画上方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爱那个小的蜗牛。

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我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我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就应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忙老师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但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带给选取:带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取,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我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忙他弥补失误。

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荐、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忙。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刻,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坚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简短读书笔记教师篇2

教师的读书笔记范文

最近,看了《透视课堂》一书,在译者陶志琼先生写的序中,对课堂的描述和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东方有课堂,西方有课堂,此见同,此识同:皆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首要使命。东方有教师,西方有教师,此心同,此理同:皆主要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

一说到课堂,既可能让人想起凝神屏气的紧张,也可能使人想起乱哄哄的吵闹,还可令人想起豁然醒悟的欣喜。课堂,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测的地方;课堂,一个充满了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课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课堂,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地方;课堂,一个既可远观欣赏又可近观理解,但就是“不可亵玩”的地方。

课堂既可以说是“周围受敌,四面楚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八面玲珑,援助多多”(各种压力变成支持力量)。压力和助力无非是在表明: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让不动动起来,让不活活起来,让不灵灵起来的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课堂里有苦恼、无奈,有希望与绝望,有奋进和退缩,有欢欣与惆怅。总之,课堂,乃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小舞台。

理想的课堂总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的。

说起课堂可以说是赋予没有生命活力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不活的活起来的场所。教学中有种种困惑需要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透视课堂》一书是对一些教学问题,尤其是现代教学课堂,包括信息加工、决策、学生对一般知识及其课堂教学理论的阐述。阅读此书,使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说增强和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用于进行课堂决策。

很多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问题。读了此书,使我有了新的认识。处理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学生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许多时候,由于学校的课程教满,学生既要完成语文、数学,又要完成英语之类的,因为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而导致学生的课外作业负荷过重。教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强迫学生交作业,又怎么能使教师称心如意。所以此时我们不能够要求交,否则会经常令人生气。

一些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完成作业。这不是他们的动机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问题。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补课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些反应慢的学生,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和决心。这些孩子往往有较大的惰性,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又会出现懒散的`现象。此时,我们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尽量提出他们的点滴进步。

处理能够做而不做作业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则不一样,我们知道万事开头最重要,一出现此类情况,我们应立马禁止,断绝他的这种行为。并明确强调自己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要求,讲述做作业的重要性。当他们完成每一次作业时就及时反馈。但是针对我班一个心理咨询并不健康的孩子,我们就需要看场合处理,在适时(也就是他心平气和)的时候谈心。否则他就会以强硬的态度对待你的教育。因为他的家长也无能为力,这种孩子如果逼着他完成容易走上极端。

如果在班级中老是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就需要反思自己的作业布置有何问题,并及时调整作业的难易和改变检查和批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随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处理,如果一味地钻死胡同,强制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出要求完成的作业,那么痛苦的就只是自己了。

其次,此书也向我们提供了解决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多动症的问题。我们常感叹现在的孩子缺乏静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它建议“不要让这些学生把你引开以便你开始不恰当地对待他们”否则他们会觉得是老师误解自己。关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老师和同学造成的影响,让他们产生一种比较强的自我控制力的印象。通过作出提醒来帮助他们自我控制,改进要讲究循序渐进。而且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上,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

而《透视课堂》一书向我们介绍的远远不止这些。它还从课堂生活、课堂观察、教师期望和课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完全值得你我细细琢磨。

简短读书笔记教师篇3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进步,读人明理,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甚至使我们终身受益。“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职责,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务必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我,跟上时代的脚步。只有透过读书才能更新自我的观念,丰富自我的头脑。因此,“读书”——既是响应学校的号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

我读了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完美的事物应持续敏锐的态度。教师应对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完美事物持续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就应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透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务必注意几点:

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四、惩戒要贴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透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需必将使自我获益匪浅。

简短读书笔记教师篇4

最近就段时刻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向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这天的教育,在我看来,此刻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以前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刻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忙能有多少?只但是是把知识的掌握、潜质的提高,透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向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正因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潜质;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正因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潜质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潜质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能够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明白、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务必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齐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因此家校教育就应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因此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就应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简短读书笔记教师篇5

湖北一所“子弟中学”有一位周教师,教化学。个子很高,又英俊,很受学生喜欢。但这个教师有个毛病:上课时,他从不拿正眼看他的学生。一旦上课,眼睛就牢牢地盯着右边的窗户,即使提问学生,眼睛也是牢牢地盯着右边的窗户,不会正眼看他的学生。

以上所提的周教师是刘良华教授在《评价的秘密》一文叙述到课堂教学的反馈和矫正的“现场感”时所举的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感触也极深。

像周教师这样的教师,我们学校也有。他们在上课时,或者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墙壁,或者明明是看着学生,却视而不见,自顾自地讲课,全然不理会学生。

上学期我随堂听了同年级一位教师的课,这位教师由始至终手捧着教案自我在讲,很少抬起头来正眼看学生。这样的课即使教案准备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为她没把学生装在心里,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面部流露出来的表情,从而把握他们的思维脉搏。当学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皱眉、目呆、啃笔头……)时,说明学生已经碰到不解的难题。这时,教师如果不注意观察学生,没有发现他们的困惑,未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解下去,就会无意地给学生积蓄疑难,增加他们的困惑感,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述:“现场感”意味着这个教师既沉浸于自我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活力中,又经常从自我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活力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阅读他面前的学生。具有“现场感”的教师总是善于从教学的现场捕捉调整教学的信息。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1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