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写心得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美大学生的心得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最美大学生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1

绽放青春 唱响边疆最美佤歌

他是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身上肩负着大学生村官都应履行的责任;他是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他还是云南省腾冲市荷花镇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服务故乡、扎根基层一直是他的情怀。他很平凡,也不起眼,但他脚踏实地,勤恳务实,他叫谷兴其,被当地百姓亲昵的称为“村民贴心人”及“家庭救援员”。

2014年7月谷兴其毕业于昆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并在昆明找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在2015年毅然决定辞职回乡考取大学生村官。一方面是因为国的情怀,学有所成望回报故乡。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刚好提供了平台,为实现家国情怀提供了基础。一方面是因为家的牵挂,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想着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父母,不辞辛勤地劳作大半辈子,促使回乡就业的念头萌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自2008年以来,中组部会同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号召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谷兴其2013年4月入党,虽入党时间不长,但积极践行党员义务,听党话跟党走,促成了考取大学生村官的必然。

2015年11月谷兴其考上村官后,被分配到荷花镇汪李社区,至今已快4个年头,这是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也是任务最重的时期。汪李社区地处于半山区信息闭塞,直过民族(佤族)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全村共有369户,1281人,5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都靠传统种养殖为生,人均土地不到0.4亩,资源匮乏,山地贫瘠,2013年被纳入云南省级贫困村。

(一)以村为家,脱贫攻坚进行时

为了熟悉村子里的每一项工作,熟悉村子的现状,熟悉村子里的每一个人,谷兴其刻苦耐心工作,累计入户走访占全村户的99%,并努力投身到以脱贫攻坚统领社区综合发展中来。另外他认真学习各类农村知识及党的政策、乡风民俗、扶贫政策,掌握贫困村退出10条标准、贫困户退出七条标准和各类脱贫政策;收集整理有用信息60余条;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配合好村两委于2016年汪李贫困村成功摘帽;落实脱贫攻坚“两个精准”,2017年动态管理中剔除识别不精准贫困户,同时与贫困户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分析致贫原因、思考脱贫对策、落实帮扶措施。目前汪李社区贫困人口规模为33户121人,其中已脱贫24户89人,未脱贫9户3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各种数据他都了然于胸。

(二)力克艰辛,发展产业完善设施

一开始,老百姓的守旧思想阻碍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部分贫困户不愿做、不敢做,谷兴其与村干部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入户,一次又一次的劝说,经过发放克地老、皂荚6000余株,发放生猪200余头,增加了贫困户信心,还配合协调组建了生猪养殖合作社、汪家寨直过民族互助资金合作社,最终33户贫困户与非卡户在板栗、芭蕉、生猪养殖、经济林等都有产业,做到长短期结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钱做事,目前群众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另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突破,配合协调硬化了所有寨心道路、农业机耕路、自然村通水泥路合计12公里、活动场地硬化合计1100平方米、村“亮化工程”中佤族特色路灯安装110盏;公共活动场所安装健身器材二套。

(三)关注儿童青少年,呵护未来的力量

脱贫致富不仅靠这一辈,还要靠下一辈。当青少年长大成人,能否接过发展的重任?谷兴其极其重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以“学校+家长+村委会”的教育发展模式,定期播放广播及入户走访,保障村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目前汪李社区共有12名就读大学生,14名就读职业技术学校,适龄儿童无辍学,100%入学。针对特殊的2家贫困户,多次入户沟通交流动员,目前2人就读职业技术学校,1人考起大学。另外,积极发挥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作用,管理好村里的留守儿童、青少年,与学校沟通动员学生放假到村农家书屋看书、做游戏,培养孩子兴趣,弥补寒暑假的空缺。

曾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谷兴其同志在我们党组织最小的基层单位,勤恳务实,刚开始尽管有过百姓的不待见、受过群众的质疑,但始终脚踏实地,把一腔热血抛洒在汪李的土地上,抒写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的工作被上级认可,分别荣获2015—2016荷花镇优秀共产党员,2016—2017荷花镇优秀共产党员,2017—2018荷花镇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6月荷花镇“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党员培训优秀学员,2018年10月荷花镇扶贫工作标兵等。

现在佤族村寨路灯亮起来了,道路平起来了,咱跳起佤寨舞,唱响佤族歌,浩浩荡荡奔小康了。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2

不惧风雨 勇挑重担

“青春就是要经得起磨练”

“我是一名‘准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请战!”

离开武汉,还是留下?2020年初,面对这个问题,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赵东没有迟疑。

留守武汉,参与临床一线诊治,连续奋战120天,累计参与接诊并成功治愈新冠疫情确诊病例130余例;轮休期间加班加点,进行临床研究;工作之余参与线上志愿服务,为200余名居家隔离患者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和帮助……赵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我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自己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赵东坚定地说。

赵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忙碌时,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也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奋战。2020年春节期间,看到所在培养单位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第一时间主动向医院党委报名。

到达湖北后,倪杰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与同事们制定、执行和互相监督院感流程的实施,查看病人、开医嘱、调呼吸机……许多个夜班里,面对重症患者的突发情况,她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带着值班护士进行抢救,评估病患情况,主动承担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插管治疗等任务。

穿着防护装备,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倪杰却毫无怨言。“青春就是要经得起磨练,救死扶伤,义不容辞!”这是倪杰送给自己的格言,也是她行动的见证。

疫情防控中,很多大学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本科生余汉明也是其中之一。“00后”的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疫情期间报名成为武汉中山社区防疫志愿者,为100多户家庭提供买菜、上门送药等服务。

每当电话响起,余汉明就拿起笔,一一记下居民的信息和需求。第二天,结束门岗值守,身穿红马甲的他提着辗转购买的生活用品送到居民楼下。“我们青年学生,就是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44天,每天1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余汉明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为武汉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看到广大党员冲锋在一线,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余汉明在志愿服务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北京市委组织部批准,2020年4月1日,他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位“火线入党”的大学生。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3

我们正走进五彩斑斓、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步入青春,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在生活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渴望青春,憧憬自己的未来

古往今来,就有许多智者和哲人,以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总结出许多人生的名言警句。像孟郊的:“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萧伯纳的:“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像是犯罪。”等等很多很多。

孟子说过:“君子有终身忧。”越是圣贤豪杰、就越是责任大,而在他们看来青春是每个人一生的光辉史,所有的努力、奋斗的精华都在这一阶段,也就是说在青春时期我们应努力学习,把我这短暂的升华机会,使我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基路石。

对青春这个话题,我有个想法,就是我们的青春是否该“敬”是否该乐。梁启超曾说过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而青春又何尝不是一种职业呢,我们就是这青春学校的的学生,每天不懈的努力、奋斗。争取早一天能在学校毕业,早一点融入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奋斗我们的精彩人生,减轻我们身上的重担,到死也心安理得。

真正的青春不是随口而出,而是我们认真的体会人生道路的这剂调味品,细心的勾勒白纸的色彩。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即使有困难,有曲折,有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益的经验,能使我们得到宝贵的经验。借用《孤独之旅》的话,我们长大了,我们坚强了,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

同学们,为美丽如花的青春奋斗吧!加油,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4

“早一秒拿到抗体,就能多一分战胜新冠病毒的把握!”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单思思一直在科研战疫一线争分夺秒、攻坚克难。

单思思所在的张林琦教授课题组,在疫情暴发初期立刻组建了科研攻关团队,刚放假回家一天的单思思第一个报名,赶回实验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

加入团队以来,单思思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上千次重复实验操作,每天基本都是连轴转。如今,单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运用科学武器为战胜新冠疫情继续奋斗。

“我希望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单思思说。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则与海洋强国梦紧紧相连。他在科研中紧密围绕国家高端装备及国防建设需求,依托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深入开展舰船结构振动噪声预报与控制研究。“我要坚定信念,攀登科学高峰,谱写青春的乐章。”他说。

“西部需要我,基层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腾格里沙漠的绿意,见证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智卓的理想。几年来,他组织近800人参与治沙行动,共制作方格10万余个,固定黄沙2000余亩,植树3000余株,“交大林”开始在大漠扎根。刘智卓还推广治沙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我是驻守过西藏的军人,西藏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闻健动情地说。几年前,他主动申请去西藏服役。退役复学后,志愿服务成为闻健新的“战场”:军运会赛场,他是志愿者;征兵入伍,他是宣传员;到乡村支教,他是好老师;无偿献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将时刻准备着,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5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追梦路上,大学生们加强品德修养,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崔译文。2019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里,崔译文晚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紧紧护住小梁,自己却身中8刀。

在医院恢复期间,崔译文总是坚强地说:“我不疼,真的,一点不疼”。她不忘学习,及时补习功课,还积极关心同学恢复情况,督促小梁进行康复训练。2020年,崔译文又拿出见义勇为的奖金为武汉捐款,虽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却志愿到社区一线服务……“我希望带给大家正能量。”她平静地说。

他们中,有带着病重养父上大学的于婷婷。养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综合征等,十几岁时,于婷婷就担起照顾患病养父的重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韧劲。

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录取后,她决定带着养父一起上学,开始了学校、出租屋、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课后,回家为养父做好午饭再赶去学校上课;下课后,照顾养父吃过晚饭,再赶回学校上课。尽管时间紧迫,于婷婷从没耽误过任何一节课,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加入了公益社团。“经历挫折后,挺立的样子就是风骨。我会带着斗志,迎接每一个挑战。”她说。

他们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处的李莎。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爱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将一直延续下去。在她背后,成千上万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这场青春接力中不断奋进。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6

梦想是夜空中的星,要想碰触,必须奋斗;梦想是高山之巅,要想抵达,必须奋斗;梦想是草原之垠,要想到达,必须奋斗。梦想虽远,却也有路可打,奋斗是实现梦想之路。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但,奋斗使得梦想成真,让骨感的现实变得丰满。

袁隆平梦想着让全国中国人民吃饱饭,他梦想他的水稻硕大、丰收。他付出了行动,不懈地奋斗,最终,培育出了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实现了他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奋斗。

伯拉图为实现梦想亦是不懈奋斗。由于对雅典等城邦制度的不满,他设计了理想国并多次在各城邦推行。即使身陷危险依旧未梦想而奋斗。

虽然,伯拉图的理想国并未实现,但,他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流传于世。虽然,为梦想而奋斗不一定使梦想成真,但,梦想的实现需要奋斗。

现实生活中的许三多——何祥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打得赢的兵,而奋斗。在参加集训之前,许祥美是享誉全军的“枪王”,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参加了孤岛生存的集训。集训期间,他们被台风困在孤岛上四天四夜,最终,迎来了曙光。孤岛上,身边的粮食用尽,他便吃蚂蚁、蛇等。战胜了困难,完成了集训。为了梦想,他不懈奋斗,终于,当上了一名打得赢的兵。

如果他没有奋斗,怎么会有美梦成真的一天呢?如果,袁隆平没有为梦想而奋斗,又怎会有实现梦想的一天呢?所以,梦想的实现需要奋斗。

刘备为了实现梦想,历经艰苦,不懈奋斗,虽未成真,也是光荣的;钱伟长为了实现梦想,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终为中国物理学奠基;李娜为了实现梦想,坚持训练,终于捧回了法网女单的冠军奖杯。梦想的实现需要奋斗。

前人已为我们指明了实现梦想的道路——奋斗,我们怎可不走呢?莘莘学子为了实现大学梦想,挑灯夜战,不懈奋斗;芸芸祖国建设者为了实现强国梦,舍己为国,不懈奋斗;碌碌大众为了实现富足梦,早出晚归,不懈奋斗。奋斗吧,追梦之路上不懈奋斗最终,展开双臂,拥抱美梦成真的曙光。

梦想的实现需要奋斗。袁隆平的奋斗实现了让国人吃饱饭的梦想;李娜的奋斗实现了捧回大满贯奖杯的梦想;航天工程师的奋斗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奋斗是翅膀,助你摘下夜空中的星;奋斗是登山杖,助你成功登顶;奋斗是动力,助你奔向草原之际。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吧!最终,登上梦想之巅。

最美大学生的心得篇7

“挺立的样子就是风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追梦路上,大学生们加强品德修养,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保持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崔译文。2019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里,崔译文晚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紧紧护住小梁,自己却身中8刀。

在医院恢复期间,崔译文总是坚强地说:“我不疼,真的,一点不疼”。她不忘学习,及时补习功课,还积极关心同学恢复情况,督促小梁进行康复训练。20__年,崔译文又拿出见义勇为的奖金为武汉捐款,虽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却志愿到社区一线服务……“我希望带给大家正能量。”她平静地说。

他们中,有带着病重养父上大学的于婷婷。养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综合征等,十几岁时,于婷婷就担起照顾患病养父的重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韧劲。

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录取后,她决定带着养父一起上学,开始了学校、出租屋、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课后,回家为养父做好午饭再赶去学校上课;下课后,照顾养父吃过晚饭,再赶回学校上课。尽管时间紧迫,于婷婷从没耽误过任何一节课,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加入了公益社团。“经历挫折后,挺立的样子就是风骨。我会带着斗志,迎接每一个挑战。”她说。

他们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处的李莎。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爱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将一直延续下去。在她背后,成千上万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这场青春接力中不断奋进。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12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