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养殖技术 > 养蜂技术 >

蜂少脾多蜂自败

|guangning

  蜂少脾多蜂自败

  蜜蜂要“密”蜂。蜂少于脾是养蜂实践中的一道硬伤。将蜂群中多余的脾及时抽出,保持蜂脾基本相称,新手不太懂,老师傅容易疏忽。下面谈些自己的体会:

  一是脾多于蜂不利蜂群保温降温。

  实践证明:由脾多于蜂的弱群育出的工蜂多数营养不良,体小质弱,合并成采蜜群后,与一直蜂脾相称的蜂群相比,不仅采蜜出勤率低、且采蜜载重量又低。因此,影响产蜜量。从晚秋到早春紧缩蜂巢,使蜂多于脾,加强蜂群的保温护子能力是关键。

  从油菜到板栗花期,使蜂脾相称,可适时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乌桕花期可利用花期长、流蜜涌的特点,前期抓紧造脾、加快繁殖,抓紧培育交替王,换下老王和旧劣巢脾,为蜂场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准备。中蜂保持6脾以下的群势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采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实践中,我遇到最多的是箱温过高。我用气温表分别挂箱内箱外作过多年的测量,盛夏一般箱内温度高出箱外10度,在箱外自然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情况下,蜂群将履行“空调效能”自行扇风降温,以确保箱内气温保持35摄氏度的繁蜂需求。

  自行降温是蜂群盛夏中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是中蜂繁殖一道难过的坎。太热,高于36度,就可见脾面上蜂王产卵稀稀拉拉。那些边沿工蜂护不到的卵、虫被拖掉了,工蜂也会在脾上“应激”跑来跑去。蜂王躲到全箱最凉快处休息;工蜂消极怠工,采集不积极,降温效果差。

  二是脾多于蜂不利蜂群保湿繁殖。

  脾多面积大蒸发量相对就多,采水保湿的任务就艰巨。盛夏酷暑,人都不敢出门何况是蜂,要外出取水幼虫、幼蜂食用,群内增湿,是蜂群一项艰巨的任务。新手养蜂常犯的毛病是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脾面蜂数稀零。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

  三是脾多于蜂不利蜂群防病抗敌。

  中蜂囊状幼虫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死的都是孵化后第7天快封盖的大龄幼虫。不能有干扰,干扰会打断幼虫的吐丝做茧。箱内闷热、应激等造成工蜂离脾;人为破坏箱内恒温氛围,使工蜂处在无能为力的状态,造成烦躁不安而消极护子。这种蜂群,内保力量不足,雌蜡螟成虫一旦飞进巢箱内,就有栖身之地, 产卵几率相对高,南方饲养的中蜂普遍存在着的蜡螟成蛾乘虚而入产卵的缺陷。

  天气炎热时,弱群扇风、采水的能力很低,如果养蜂人不能及时地给蜂群散热,就会发生“空心”,如果做到给蜂群及时散热,就要花费大量的管理时间。弱群不仅产品少,而且抗病能力低,容易患病。弱群内保能力差,体现在“守不住”巢门。弱群的蜜蜂工作量大,所以寿命短。弱群幼虫日龄混杂,不好实行管理。

  四是蜂多于脾强势便于日常管理。

  强群便于了解蜂情和及时调整,有时仅箱外观察就可以。但,又不能随心所欲地操作, 应以不影响蜂群正常生活为度。开箱看到蜂群安静,表明正常;如果蜂群跑动,表明应该尽量少开箱了;蜂群出现“刷刷”声,表明动作幅度太大;蜜蜂出现“示威”和攻击行为, 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养蜂技术绝不仅仅是“见蜜就收”那么简单,也不是有些师傅说的“蜜足蜂就好”那么容易。

  养蜂之道,不仅仅靠师傅口传心授,更靠自己观察、实践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