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养殖技术 > 疾病防治 >

囊状幼虫病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OK蜜蜂网

1病害的消长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关系

    每当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容易发病,广东、福建病害终年可见,但发病高峰期一般从当年10月至翌年的3月,以当年11~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为最高峰,4~9月通常病害下降,夏季常自愈。

    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特别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为迅速。春季格蜜蜂于易受冻再加上机械损伤,所以常表现为每摇1次蜜,病害加重1次。

    另外疾病与食物也有关。病害的大暴发一般伴随着大流蜜期的到来而出现,在福建,季节上多见于清明后,及冬初,温度不稳,而蜂群子脾大,一旦缺蜜,幼虫营养不足,质量下降,抵抗力也下降。有时流蜜盛期,气温晴暖,却大流行,主要原因是取蜜太频繁,群内蜜粉不足,幼虫缺食。

    夏、秋疾病自然好转,是由于温度稳定,天气干燥。蜂王减少产卵,成年蜂与幼虫比例大,为了度夏群内一般饲料较足,幼虫饲喂好,发育健壮,少量病虫很快被清除,残存于巢内的病毒在干燥的夏季迅速失去感染力。

    2囊状幼虫病传播途径

    病虫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至健虫。早春及初冬,被感染的工蜂则是传染源。传染是经口进行,病毒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

    3囊状幼虫病防治

    ⑴选育抗病品种;

    ⑵适时换王

    针对2个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

    换王抑制病害的意义在于:

    ①断子,箱内缺少寄主,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主要传染源;

    ②体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采集,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

    ③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⑶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保温,以减少群内温度变化的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使幼虫发育正常;取蜜劳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及机械损伤程度;

    ⑷药物治疗

    国内筛选了许多有一定疗效的中草药,现介绍几种:

    ①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 g ,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②半枝莲的干草50 g ,煎汤,可治20~30框蜂。

    ③五加皮308,金银花15 g ,桂枝 9 g ,甘草6g,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